哦,知道了。那非常好啊。記得要好好休息,記得要注意保養身體。」
「嗯。我在公司,晚上回去陪你。」
「好的,就這樣吧。再見~」
「.」
紐約皇後區,史密斯大樓。
大樓的一層,再次被開辟為臨時會議大廳。
總共大約一百五十多名史密斯資本的LP,也就是出資人。
在今天被邀請了過來。
因為今日是史密斯資本2期、3期私募基金,封閉期結束的日子。
換句話說,在今年二月份分了一次錢以後。
這個月史密斯資本,又要給出資人們,再分一次錢了。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會有經驗了。
會滑很多,不會再那麼青澀。
第二次的分錢大會,流程和上次一樣。
都是梅裡奧這位過去的副經理,現在的總裁之一,先上台講一通華爾街最常見的套話。
套話講完以後,就是大衛上台,公布這次的私募收獲。
不同的是這次,亞伯連上台都懶了。
作為公司董事長,他就坐在台下,淡然地看著眾人。
史密斯資本的二期與三期私募基金。
這兩個基金,它們的收益也沒有讓出資人失望。
史密斯第二基金公司,目前公司賬上餘額為87.56億美元。
史密斯第三基金公司,目前公司賬上餘額是86.95億美元。
和已經結束的史密斯第一基金公司一樣。
這兩隻基金的盈利,都超過了五十億美元以上。
史密斯資本的第一、第二、第三,連續三次私募基金。
總共為出資人們賺取了166.95億美元的利潤。
也為亞伯這個基金經理,賺取了83.47億美元左右的紅利提成費。
其中8.347億美元,會被史密斯資本抽成,作為公司的利潤。
換句話說,從去年八月份到現在。
亞伯在史密斯資本的三期私募資金裡。
抽取的紅利提成費,就有75.13億美元之多。
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今年全華爾街所有的基金經理們的收入加起來,目前可能都沒有這個數字。
但出資人們,對他拿這個數字卻非常讚成。
因為沒人能做到像亞伯這樣,僅僅半年的時間,就讓他們的投資翻了接近一倍。
要是換成年化收益率的話,就是一年85%左右。
除了股市和風險極高的投機式投資。
在市場上,沒有任何一位投資經理,可以做到這種程度。
就算是巴菲特和索羅斯都不成。
拿到了本金和利潤的出資人們,都渴望史密斯資本再次開啟私募。
當然了,必須是由亞伯當基金經理的這種。
否則要是像第四、第五、第六期那些普通的私募,他們興趣不大。
那些基金,他們看在史密斯資本的麵子,還有亞伯這張招牌上,多多少少會買一點。
但是如果想要讓他們拿出大筆資金來投資,是絕對不可能的。….
誰叫那幾期私募基金,收益雖然還算不錯。
但這種不錯,也僅僅隻是與普通的私募基金相比而已。
和亞伯當基金經理的這三隻基金,完全就是天壤之彆。
150多位出資人,在現場全體要求史密斯資本開啟新的私募基金。
就是這隻私募基金的基金經理必須是亞伯,而且大家不再滿足於30億美元的募資額度。
他們想要更多。
但史密斯資本與亞伯沒有當場回複,分錢大會分完就結束了。
隻是在不久,實際上就是在第二天。
一則來自華爾街的消息,開始在美國的媒體、互聯網之間慢慢流傳,發酵。
有知情人士稱,史密斯資本的金融產品《史密斯第七基金公司》,不日將會成立。
這次募集資金將會是500億美元。
對此普通美國人並沒有太大反應。
不管是一億美元還是五百億美元,離普通美國人實在太遙遠了。
更何況一次需要認購最少100萬美元以上的私募呢?
普通美國人有哪個買得起的?
普通的美國人,還是更喜歡買史密斯資本剛推出來不久的。
目前在網絡上銷售的互聯網虛擬貨幣基金——《美國家庭理財寶》。
這個史密斯資本最新的金融產品之一,入門門檻低到不可思議。
隻要有1美元,都可以購買這個已經被大家簡稱為「美國寶」的產品。
很多人已經發現,購買它和贖回它都非常簡單。
隻需要在美國太平洋商業銀行開個戶。
然後就可以不用手續費,在銀行和史密斯資本的賬戶之間快速購買和贖回。
關鍵是全無手續費,可以把它當成另一種存款的模式。
比起存在銀行裡,利息還要高一點。
普通人更關心的是這個。
那麼有錢人關心的,當然不會是什麼「美國寶」。
他們更關心的隻會是史密斯第七基金。
基金投資在全球,經過多年發展,早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投資手段。
隨著新世紀到來,美國基金規模迅速增長,權益型基金資金流入顯著。
截至2001年底,美國受監管基金管理的總淨資產為28.1萬億美元,相比2000年底的24萬億美元增長13%。
同時,基金的淨申購額達到近1.27萬億美元的曆史高。
另外美國的基金公司總數量,也一直保持穩定,不過頭部化程度加深。
2001年,美國基金公司的總數為1.6萬家,近年美國基金公司數量較為穩定。
基金公司以獨立基金顧問為主,管理著72%的投資公司資產。
過去十年間,美國基金公司的集中程度提升明顯。
其中CR5從1995年底的15%上升到2001年底的25%,但中部基金公司所占市場份額則有所下降。
簡單的說,就是那些頭部基金比以往都要更受追捧。
以這些數據為基礎,猛然一看,史密斯資本的第七期私募五百億美元的數字,好像不是很多。….
殊不知,單筆私募基金達到這種規模,已經非常恐怖。
很簡單,看一組數據就知道500億美元的私募是什麼概念了。
目前全球第一私募基金公司是黑石集團。
注意是黑石集團,不是黑岩集團。
黑岩是貝萊德旗下子公司,貝萊德是PNC金融服務集團子公司。
PNC金融服務集團目前是史密斯資本的股東之一。
黑石集團是私募為主。
PNC的黑岩集團是共同基金,也就是公募為主。
作為全球第一私募公司,黑石集團此時管理的資金,也就隻有865億美元左右。
第二名是歐洲的EQT(殷拓集團)。
殷拓集團是個瑞典公司。它目前是歐洲第一大的私募股權公司,管理著超過800億歐元的資產。
殷拓集團也是瑞典斯德哥爾摩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殷拓集團的母公司銀瑞達,是北歐地區最大的實業控股公司,旗下包括ABB、愛立信和伊萊克斯等多家世界五百強公司。
第三名是美國的「科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集團。
這個名字太長了,行業中一般稱它為KKR集團,全球第三美國第二大私募股權公司。
掌控著超過700億美元的資金。
看出來什麼了嘛?
若是史密斯資本這次500億美元的私募,能夠全部募集成功。
那它將馬上成為全球十大私募公司之一。
因為在私募領域,單筆三十億美元以上的私募基金,就已經屬於大型的私募基金了。
在全球私募領域,更多的是數億美元規模的小型私募基金,專攻某個投資領域的那種。
一次募集500億美元。還是私募,即使是在華爾街,這也是有史以來的頭一次。
在這個消息傳出來以後,華爾街巨頭們一開始都不大相信。
因為這要是募集成功,那就是金融史上最大的一次單筆私募基金了。
人家殷拓集團、黑石集團、KKR集團。
那都是管理著幾十上百隻左右的私募基金,托管資金才有那麼大的規模。
史密斯資本倒好,想要一次吃個飽。
一次就想混成半個多的黑石集團。
老實說即使是已經有點怕亞伯了的華爾街,也不看好他能夠成功。
紐約市百老彙120號,曼哈頓四號世界金融中心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