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卻不肯了。
資本家都壓榨上癮了。加上新人合同即將到期,接下來要想繼續壓榨,必須用大合同,繼續壓榨成本很高。
索尼當然想趁機在大合同簽訂前,儘可能壓榨更多的利潤。
在布來妮自己開始覺得累的時候。為了能多壓榨一些利潤,索尼自然拒絕了她休息的要求。
加上感情方麵的糾紛,以及無時無刻來自腦殘粉、部分媒體,一部分黑粉的持續攻擊。
布來妮的精神狀態,在去年開始逐漸出現問題,到今年開始暴露。
平行時空裡,明年她就會開始真的有點精神失常。
在多次與初戀分分合合,被徹底甩掉以後,就自暴自棄。
很短的兩年時間裡,交了六個男朋友,結了兩次婚...
現在好了,亞伯的打針,順利治好了她的精神內耗。
亞伯讓她簽訂的員工協議。也讓有著典型依賴人格的小甜甜,獲得了心理支柱。
那個工作狂布蘭妮,精神滿滿的她於是又回來了。
趁著亞伯人不在紐約,她就跑去工作了。
讓艾薇兒,一個人留守頂峰豪宅。
麵對回來的亞伯,朋克少女獨木難支,被征伐的很厲害。
連今天早上,都沒被放過。
快樂的吹著口哨的亞伯關掉淋浴,拽過一條毛巾。
他先擦拭了下濕漉漉的頭發,又隨便擦了幾下身體後,從一旁拿下浴袍穿上,走出了浴室。
主臥裡,嬌小的朋克少女,還在香香沉睡。
這段時間以來,確切的說是九一一全美演藝界大會唱以後。
艾薇兒已經在大衛·格芬的籌備下,開始準備她人生的第一專輯。
紐約本身又是美國音樂和唱片行業的重要核心之一。
連格來美也都是在紐約和洛杉磯兩個城市輪流舉辦。
艾薇兒的工作場地,也就都一直在紐約這邊。
看了看應該沒那麼早醒來的艾薇兒,亞伯轉身走出臥室。
客廳的桌子上,一杯冒著熱氣,無比香濃的咖啡,和一摞報紙已經擺放好。
亞伯走到沙發旁坐下後,心情無比愉悅的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砸吧了幾下嘴,咖啡衝泡的不錯,應該是愛德華或者朵妮泡的。
和他親近的這些人,漸漸的都被他練出了一手好的泡咖啡工藝。
誰叫老板喜歡喝咖啡呢?
他滿意的點了點頭,放下咖啡杯,隨手拿起了一份報紙,展開看了起來。
放在最上麵的,當然是亞伯自己的報紙。
隨著史密斯報團計劃的展開,從今年六月份以來。
史密斯報紙集團已經在全美國,累計十幾次出手。
大量在全國,收購那些有影響力的地區性報紙。
像《印第安納星報》、《猶他第一日報》、《堪薩斯獨立日報》等等,這些在當地日銷量幾十萬份,在全國銷量卻很低的報紙,都成了史密斯報紙集團的收購目標。
半年以來,戰績還算不錯。
史密斯報紙已經在全國,收購了日銷量二十萬份以上的報紙六家,十萬份銷量日銷量的報紙11家。
五萬份以上十萬份以下日銷量的報紙,數量就更多了。
在上個月,福布斯推出的全美報紙集團排名中。
史密斯報紙集團也一躍其中。成為排名前十的美國報紙集團之一,僅僅隻在甘乃特報紙集團、論壇報紙集團
、芝加哥報紙集團等等老牌大老後麵。
但目前史密斯傳媒報紙集團的全國性報紙,主要還是《紐約觀察家》和《美國太陽報》兩個。
其中《紐約觀察家》是雙周刊,兩個星期才發行一次。
目前每期平均銷量,已經來到了十萬份左右的臨界線。
再高的話,就是在衝擊前三名了。
它被亞伯收購到現在,才不到兩年時間。
有這份成績,真的是托了許多亞伯的春風。
很多人都是因為在這上麵,才能看到亞伯的專訪,才會專門買它的。
畢竟有亞伯的授權在那裡,就算有時候並沒有采訪到亞伯。
隻要雜誌的內容得到了史密斯智團的批準。
《紐約觀察家》自己,就能編造一些亞伯的觀點,放在雙周刊上吸引讀者。
像上次運通公司惡意收購戰的時候。
亞伯隻是讓警告一下韭菜們,投資要注意風險。
《紐約觀察家》就發揮集體智慧,把他這段話弄成了一篇精彩的專訪。
靠著這篇專訪,直接將那期《紐約觀察家》的銷量,給提高了100%以上。
隻能說在亞伯影響力日益狂漲的現在。
不管是娛樂報紙還是財經類、時尚類、時事類報紙。
對美國讀者來說,亞伯·史密斯這個名字,就是讓他們花錢把報紙買下來閱讀的主要吸引力。
這也就讓亞伯·史密斯這個名字,成了全美大部分報紙、媒體的財富密碼。
其他的媒體在報道他的時候。
還要注意不能越線,免得引來全美最恐怖的那些律師們,興高采烈的瘋狂攻擊。
但亞伯自己旗下的媒體,可就沒有這種顧忌了。
除了不會抹黑以外,他們對亞伯的各種報道是最詳細的。
掌握了這一獨特財富密碼的史密斯傳媒內部那些子公司,最起碼靠這一點,平均提高了10%的收視率,12%的銷量!
隻能說流量這種東西,哪怕是在這個互聯網規則還沒完善的時代。
它一樣可以將流量,具象化為現實中的收益。
亞伯作為初代超級流量天王,算是第一次吃到這種網紅好處的人。
作為雙周刊,《紐約觀察家》上期是在十一月十六日發行的。
所以它昨天,就發行了最新一期的刊物。
這會兒擺在報紙最上麵的,也自然是《紐約觀察家》。
亞伯順勢拿過來的就是它。
甚至和上期一樣,本期雜誌的封麵人物照片,又是亞伯的「美圖」。
這一係列「美圖」,都是當初世界第一時尚盛典《VOGUE》雜誌,美國版的主編安娜·溫圖爾。
她親自帶著她雜誌社最好的攝影師,給亞伯拍攝的一係列照片。
構圖什麼,甚至是這位時尚大師親自上的。
亞伯還記得這位主編,私底下約了自己很多次。
但都被他拒絕了。
雖然年輕的時候大概長得很不錯。
可安娜·溫圖爾的女兒,現在都快和亞伯一樣大了。
他對老草沒興趣。
當時拍攝出來的那些照片,《VOGUE》雜誌隻用了一部分。
剩下的版權,他們沒辦法拿走。現在也就史密斯傳媒,自己可以使用。
其他的人和公司想要用這些照片,就要給亞伯交版權費。
並且大部分的時候,連想要交版權費,都拿不到這些照片的使用權。
亞伯不差這點
錢。
以至於作為財富密碼,亞伯的封麵照,出現最多的就是《紐約觀察家》。
像這期,上期,上上上期,四期《紐約觀察家》,三期封麵照片用的都是亞伯的「美照」。
這個頻率可想而知,已經屬於異常頻繁了。
所以某些報社和《紐約觀察家》的競爭者們。
就陰惻惻的在說,《紐約觀察家》的名字,應該改成《史密斯觀察家》才對!
畢竟哪有封麵人物,連續好幾期都用同一個人的。
讀者會膩的!
可問題是,《紐約觀察家》已經發現了。
每次隻要一用老板的照片做封麵人物,當期報紙銷量就會提高10%以上。
這已經是真正的財富密碼了。
既然可以自由使用,隻需要付很低的版權費。
那史密斯報紙集團的編輯們,當然是樂此不疲的使用了。
其他報社那些酸溜溜的話,隻被他們當成是嫉妒。
誰叫他們沒辦法自由使用這個財富密碼呢?
翻開這一期的《史密斯觀察家》,啊,不,是《紐約觀察家》。
亞伯先看了一下目錄。
果不其然,前麵就又有自己的「專訪」。
亞伯可不記得,自己近期有接受過他們的專訪。
他忍不住搖了搖頭,打算讓迪蘭收斂一下。
彆總是這樣搞,搞多了讀者也不是傻瓜,會知道這種專訪都是他們編的!
這些專訪的大概內容,亞伯現在都很熟悉了。
它們除了頂多隻有幾句話是亞伯自己說過,還是他對史密斯智團說過,然後被記下來的話以外。
其他內容,基本都是《紐約觀察家》的精英編輯們,自己根據亞伯的話編出來的。
比如亞伯說了一句,明天給我在紐約買個豪宅。
那他們就會美化一番,把亞伯這句話儘量弄得高大上一點。
再出一期和紐約豪宅、房地產行業有關的專業性新聞...
這期的雜誌,還有著索羅斯的真正專訪。
薅羊毛這一塊,亞伯向來是認真的。
索羅斯一加入史密斯資本。
亞伯就讓《紐約觀察家》的人趕緊去采訪。
相應的,巴菲特、布隆伯格、羅伯特·莫根索、沙利文斯頓等等大老,都已經被采訪過了。
亞伯還打算,下期讓雜誌再次去專訪布隆伯格。
誰叫下期雜誌發布以後,再過半個月,布隆伯格就要當上新市.長了呢?
除了這些,就都是些正常的商業內容了。
有關於運通公司的,但因為是昨天早上就印刷出來的雜誌。
所以昨天晚上剛發生的運通公司新的新聞進展,上麵就沒有。
亞伯也因此把它放下,拿起了報紙堆上排在第二的《美國太陽報》。
《美國太陽報》上麵,就有關於運通公司,已經被亞伯控製50.4%股份的新聞了。
這份報紙一如既往的,報道標題和內容都很「紐約郵報」化。
大體上就是在用UC體,說自家老板亞伯很牛逼,運通公司已經是亞伯的所有物雲雲。
在舔亞伯這一塊。
《紐約觀察家》多多少少,還是要注重一下精英雜誌的格調。
可娛樂向、大眾向的《美國太陽報》,就沒有這種顧忌了。
反正讀者也愛看,那他們當然逮著老板狂吹。
又能拍老板馬屁,又能吸引讀者增加銷量,對他們來說簡直兩全
其美。
以至於亞伯現在看自己家的報紙,都不會太認真了。
因為基本都是在美化狂吹,有些催得他這種自大的人,都有點看不下去。
他真正會閱讀的,還是那幾份較為中立的大報。
像《華爾街日報》、《華盛敦郵報》、《芝加哥論壇報》等等之類的。
喝著熱咖啡,看著報紙,旁邊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飄著細微雪花的曼哈頓晨景。
這樣的早晨這樣的生活,讓亞伯倍感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