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溫圖爾操作舉辦的“美國藝術與慈善舞會”,呈現在現場社會名流以及後麵電視觀眾們看到的場麵內容、現場氣氛,絕對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模樣。
後續觀眾們在電視和報紙媒體上麵,看到的是一場規格比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慈善晚宴更加誇張,參與的明星規模數量更多,社會名流等級更加閃耀的頂級社交圈宴會派對。
參加這一盛典的明星們,無疑更是娛樂圈其中引以為傲的佼佼者。
身份高貴的名媛、好萊塢的a咖明星、體育界的佼佼者、時裝界和奢侈品界的巨頭都聚集在此,拿出自己最隆重的裝備加入到這場華麗的盛會,紅地毯上的爭奇鬥豔絲毫不輸所謂的奧斯卡,甚至猶有過之。
華麗麗的嘉賓名單上的每一個人,放在外麵的話隨便一個人都能夠靠自己的影響力和名氣,就引發起一場大型的采訪或者新聞發布會的程度。
讓電視觀眾們看得十分過癮,感覺就是一場更加盛大的奧斯卡頒獎晚宴當天,或者格萊美之類的加強版本。
這在娛樂至死社會氛圍濃厚的美國裡麵,也是尤為稀有的場麵。
當晚的收視率報收人次4553.1萬次,比今年的奧斯卡收視率3304.3萬整整多了1/3,比去年2002年奧斯卡的收視率4178.2萬多了將近400萬人次。
比曆年格萊美的收視率同樣也多了許多,更不用說和同類型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慈善晚宴相比,更是從收視率到參與嘉賓等等各方麵的降維打擊。
後者常年收視率不過千萬規模,雖然已經很不錯,也被稱為時尚界的奧斯卡了。
但是一和首次舉辦,收視率就達到4500萬這個誇張規模等級的美國藝術與慈善舞會相比,那就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隻能說曾經的安娜·溫圖爾在《VOGUE》雜誌那邊,她能夠動用到的渠道和宣傳資源,可以說完全無法與現在在史密斯傳媒這邊相比。
紐豪斯家族確實是傳媒巨頭,媒體巨擘沒有錯。
康泰納仕也確實是美國出版業的一哥沒錯。
但它畢竟不是多元綜合傳媒巨頭,它的業務嚴格來看其實是比較單一的。
就是出版和雜誌。雖然也有電視台,但收視率和覆蓋的地區與觀眾數量和幾大電視網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它能夠應用的宣傳資源和渠道,遠遠比不上電影、電視、出版、雜誌、報紙等等各方麵實力都非常出色的史密斯傳媒集團。
更不用說在這裡麵,還有亞伯·史密斯這個美國金字招牌在。
就算把紐豪斯兄弟兩人的名氣和影響力加在一起,再乘以10倍,也比不過他的1/2。
這是這次的“美國藝術與慈善舞會”,後續呈現在普通美國人麵前,以及作為一次年度時尚盛會的應有表現。
而具體呈現在現場嘉賓和參與者們的眼裡,比起爭奇鬥豔、規格低俗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慈善晚宴。
在許多時尚界和娛樂圈人士眼中,今晚這場宴會其實是略顯無聊甚至很嚴肅的。
這很簡單,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慈善晚宴不同。
今晚的宴會裡,除了時尚圈和娛樂圈之外的大佬太多了。
首先是美國互聯網和It界,近期剛好在紐約旅遊的比爾·蓋茨與梅琳達夫婦就是其中的代表,穀歌公司的兩位聯合創始人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也出現了,熱愛出風頭的拉裡·埃裡森更是不會放過這種場麵……
華爾街的巨頭數量更是眾多,甚至連在娛樂媒體上從來都不會出現的索羅斯,也出現到了現場。
這些都沒有怎麼出現在媒體的鏡頭裡。
除了他們以外,普通人和電視觀眾更是都沒有看到現場的政界大佬們數量其實更多。
還有其他各行業的精英大佬、有錢人、巨富。
這些人,可都不會或者說極少出現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慈善晚宴裡麵。
就算是偶爾出現一兩個,那也會被媒體大書特書,成為那一次的大都會慈善晚宴大熱點之一。
而之所以出現這麼誇張的場麵,自然和亞伯有關。
一直以來,亞伯在派對宴會方麵的參與熱度,可以說都很不“美國人”。
正常的美國人,下到普通的貧民窟黑人家庭,上到白房子的大統領一家,或者摩艮和洛克非勒這種不大出世的國中巨物。
他們幾乎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非常喜歡參加和舉辦各種宴會,幾乎從無例外。
和他們相比,亞伯雖然也不是不參加這種社交活動。
但在次數和頻率上可以說真是太少了。
不說他不在美國期間,就算是他在美國期間,一個月基本也就那麼兩三次。
和其他美國人一個月動輒二十幾次,少的時候也有十來次,不喜歡的一個月也有六七次相比。甚至可以說他在這方麵非常的“孤僻”了。
在這種情況下,這就讓有他出現的這種社交場合變得尤為珍貴起來。
尤其是圈子裡經常傳出來,在他出現的社交場合裡,某些人在他身上得到各種“奇遇”以後,就讓更多人趨之若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