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己老板擁有著最好的私人醫生,也可以享受最好的醫療資源,但是自己有,絕對比用彆人的更加安全和省心。
“老板,稍等一下,我已經在讓人查有沒有合適的收購目標。”
艾倫邊對亞伯說著拖延時間,邊示意手下快點尋找資料,沒過多久,就有人把另一台筆記本電腦放到了他麵前。
不得不說,還真是有不少的醫院麵臨破產倒閉或者已經破產。
這也在情理之中。彆以為美國的醫療費用高,所有的醫院就都能賺錢,事實恰恰相反,在美國,由於醫院墊付的金額龐大,醫院的墊付不能保證會收回成本,資金周轉出現問題,每一年都會有多家醫院倒閉。
一個行業強勢很賺錢,不代表這整個行業裡所有的成員就都能賺錢了。
全美境內,各種城市內,周邊地區的小型,中型以及大型醫院都有在關閉的,或者麵臨困境有被收購可能的。
“老板,已經找到一些合適了的。現在醫院麵臨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很多的醫院都搞不定。比如在紐約市曼哈頓上城區有一家80年曆史的威廉姆斯醫院申請了破產重組,如果沒人接手的話,很有可能會在明年上半年關閉,還有不少醫院的日子也都不好過。“
在美國,急診和住院都是先服務後收費的。美國法律要求醫院不論病人的移民身份,也不論病人是否有錢,都要為病人提供所需的急診醫療服務。不論是何種情況,一旦進了急診室,一套檢查都會做下來,而由於害怕過度的醫療訴訟,美國的急診科醫生有時會把小病當大病治,因此也就造成了醫療開支高昂。
而如果病人沒有醫療保險,又是非法身份,結果就是醫院要墊付所有的費用,這樣就收不回成本。
彆以為醫院這麼做是遵從法律和醫德,這其實也要怪醫院自己。
打個比方,有人路邊貧血昏迷了,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可能緩一下吃點糖就好了。但如果有人“好心”打了急救電話,救護車一來拉到醫院裡一通檢查,最後掛上生理糖水搞定。
可整個療程下來,費用卻高達數千甚至數萬美元……明明幾百美元就能搞定的東西,最後變得這麼貴。
這能怪患者嗎?以至於正宗的本土美國人,都已經養成了不到死路一條絕不會坐救護車的習慣。
再來講一個真實的案例,2000年的時候,紐約一個名叫夏洛特的中年女士在公園喂一隻流浪貓的時候,不小心被咬傷了手指!
夏洛特第一時間就去了醫院打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第二天醫院把賬單寄到夏洛特的家裡——前麵說了,有法律規定,在美國可以先不用拿錢治病,等看完病回到家後,第二天醫院會把賬單寄到家中,然後在繳費!
當然也可以不繳費,那能在你身上賺到錢的就不隻是醫院了。
還會有律師……
收到賬單以後,夏洛特女士打開賬單徹底傻眼了,因為醫院給出的費用是48512美元,將近5萬美元了!
醫院們這麼搞,就難免遇到一些沒有好醫療保險,甚至乾脆沒有買醫療保險的底層人士賴賬了。
窮病是絕症,最難治的病。
雖然一些低收入者可以申請正府保險,但是正府給付的保險有限,批不下來的錢,醫院也隻能自己墊付了。
還有不是所有的申請都能批準。例如醫院說醫療花費200萬,但美國正府可能隻給150萬,剩下50萬醫院就要自己倒貼。
所以導致一些醫院壞賬爛賬一大堆,積重難返之下,隻能破產關門。
在美國,連白房子都可以選擇破產停擺。除了美聯儲以外,可以說誰都可以破產,醫院也不例外。
“那就去和他們接觸,買下這家醫院。嗯……80年曆史,還在上城區,估計就是地皮都值不少錢了。”
艾倫等老板說完,才站在首席智囊的角度,對自己老板發起建議:“如您所願,老板,我現在就讓人去聯係他們。”
“不過我有幾句話要講一下。老板,投資醫院,有不少的弊端和風險,第一就是醫院隻有一條路可以做,無法轉型。第二,醫院是一個長周期項目,通常的回報周期是六到十年甚至更久,投入高回報時間長。第三,醫院通常很難上市,隻能依靠每年的分紅,而且即使有分紅也無法獲得高利潤。第四就是人工成本費高,尤其是聘用好醫生的花費,利潤也會大打折扣。”
這也是為何在美國,醫生是和律師並列的高收入群體原因所在了。
“嗯,這些我清楚了。先去接觸他們吧,後續其他醫院也可以接觸一下。我要的是類似HCA那種等級的規模,明白嗎?”
“明白。”
“那就先這樣,我還在醫院裡。晚點回到史密斯大廈,再給我一份詳細的計劃。”
“沒有問題。”
“嘟——嘟——嘟”
手機裡傳來了掛斷電話的聲音,確認老板那邊已經掛斷以後,艾倫才放下手機。
他看向史密斯智團的眾人,直接開口道:“雖然不知道我們的老板,怎麼突然對醫院感興趣。但剛才的通話大家都聽到了,開始吧,各位,我們有新的活計可以做了!”
眾人點頭應是,分工明確的開始了各自的工作。
這在史密斯智團裡屬於日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