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後來賜宴時,沈坤說的吳承恩。
朱厚熜倒沒想到,沈坤和吳承恩還是好友。
從他嘴裡,朱厚熜知道了吳承恩此前的經曆。
按沈坤所說,吳承恩應該也不至於年近四十仍舊聲名不曾遠播的。他的妻子,是弘治年間戶部尚書、淮安人葉琪的曾孫女。葉琪去世時,是李東陽給他寫的墓誌銘。葉琪的侄子,也有進士出身。吳承恩家裡雖是商人出身,但妻家在淮安還是很有影響力的。
而吳承恩自己,也是從小就過目成誦、聰明異常。
沈坤說他們兩人很像,都喜歡各種雜七雜八的書和學問。據沈坤說,隻不過吳承恩喜歡的東西大多與文藝相關,繪畫、書法、圍棋、詩詞、神仙鬼怪……
饒是如此,吳承恩當年在龍溪書院讀書,也是極受淮安知府賞識的。
沈坤覺得,皇帝重視雜學,也許吳承恩也能迎來屬於他的機遇,所以才在皇帝麵前提了提他。
借殿試後賜宴的機會就推薦友人,這是何等情誼?沈坤心裡是捏了一把汗的,沒想到皇帝竟對吳承恩像是比對他還感興趣,追問了不少。
落在當時的譚綸和王崇古心目中,這是皇帝借這個機會向進士們傳達他重視科學院方向的態度——要不然怎麼“獨寵”一個?
朱厚熜這些天卻在思索一個問題:等吳承恩來了,要不要把“腦洞”都借給他,讓他再搞出一本“曠古奇文”?
反正他喜歡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不是?
沒錯,朱厚熜直接下旨,去淮安征召吳承恩入京了。
多年來,朱厚熜始終有一個不知道該怎麼用一份力的難題:怎麼在他死後,還讓大明君臣百姓心裡記得前方有個可以實現的遠大目標。
搞什麼天下大同黨、提出這個理想,也隻不過讓他還在世時,群臣為了青史留名的偉大功業,可能會持續個一兩代、兩三代人的衝勁吧。
但如果已經領先得太多,隻怕惰性還是會有的,內部也會醞釀出問題來。
說不定蒸汽機應用得極好,工商業相當發達,更厲害的技術就沒動力去搞了。最終,大明反倒變成一個蒸汽朋克大明,進入不了更先進的電子時代。
朱厚熜也無法在蒸汽機都還沒玩明白的時候,又去對鄭魁他們咧咧什麼內燃機、電機、計算機……
那跟講神仙鬼怪有什麼區彆?
可是沈坤提到吳承恩,啟發了朱厚熜一下。
若是讓吳承恩出手,憑他構建一個恢弘的實力,能不能把這些未來會出現的技術、那種圖景也揉入進去呢?
普通老百姓看個熱鬨,懂科學的人能隱約感覺到:那裡麵的各種技術、工具,似乎有它的道理。
無非到時候讓吳承恩寫書中角色誇耀寶貝的時候說道:我這順風耳乃是以精金琢刻,可自算天地奧妙。再加九天之上,周遊寰宇而不墜於地之千裡眼。凡千裡眼所見,以無形之道紋送至這順風耳,它自解算之,告我真相。這物理大道之威,豈是你能揣摩?
你看,這味不就來了麼?
正好朱厚熜隻知道很多東西的大概原理,以這種方式去呈現出來,到時他再以天子之尊大加吹捧,有心人自然會細細品讀。
就是……到時候吳承恩會不會用看神仙鬼怪的眼神看自己?
淮安府,沈坤殿試名列三鼎甲之一的消息已經傳了過來。
商人之家出了這等光宗耀祖的後輩,他的老父親自然是喜極而泣、大宴賓客。
吳承恩作為沈坤的好友,也在賓客之列。
看到沈家一片喜氣,他為沈坤高興的同時也不免有些蕭索。看到沈坤的父親,他也想到自己已故的父親。
兩家都是當地的商人,不算做得很大,但也是小康甚至富裕的人家。
兩個商人父親的願望也都相同,希望後輩能夠考取功名、出人頭地。
為此,吳承恩的父親給他取名承恩,字汝忠,希望他將來能考取功名,上承皇恩,做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可是直到父親去世,吳承恩仍舊還沒能考中舉人,進士自然是更加遙遙無望。
在大操大辦的沈家,吳承恩隻是一個失意秀才,算不得主要賓客。
沈坤的父親在那邊陪伴著淮安府當地的官員們,也有不少商人朋友坐在吳承恩旁邊不遠的一桌。
閒言碎語傳入了吳承恩耳中。
“聽說不過是才智不足,選了這條路,才在矮子裡麵顯高。”
“是啊,又不是考的官科,將來又做不得官。這般大操大辦,倒像是中了真狀元一般。”
“做不得官,那又有什麼用?”
吳承恩有點為好友不忿,開口對同桌的士子朋友們說道:“伯載會試奪魁,如今還以三鼎甲其一,可以去爭一爭那天工開物製科魁首。說不得,過些時日便像當初唐國老一般,喜訊頻傳,榮封伯爵了!”
“說不得,當真說不得!陛下禦極以來,可就開了兩回製科,這次隻從商科、理科之中再封兩個魁首為伯爵,伯載既是理科魁首,這伯爵大有希望。”
“伯載大器晚成啊!”
“說什麼胡話?如今也不到四十罷了。君不見張總宰,年已四十七,一朝簡在帝心,就此一飛衝天!”
沈坤這種多年沒能考個進士出身的,平常來往的士子大多也都是相對中下遊。
強勢潛力股,自然是另一個圈子。
眼下坐在這裡,聽沈坤父親的一些商人朋友在那裡酸,顯得很沒眼力的樣子,他們自然同仇敵愾。
而他們的說辭,也都很有道理。
高談闊論之下,旁邊那一桌倒是一時都安靜了下來。隻不過看他們若有所思的模樣,似乎也不以為恥,而是在盤算些什麼新的東西。
過了一會,卻見沈家的管家急匆匆地走了過來,四處望了望之後直奔吳承恩這一桌。
“吳秀才,你坐在這裡呢!快,貴府差人來尋你,有聖旨!通驛局來傳旨的公公,正在你家候著呢!”
眾人嚇了一跳,大嗓門的不禁反問了一句:“聖旨?”
聲音引得那邊坐著的淮安知府等人也望了過來。
吳承恩有些茫然無措:“沈管家,莫不是框我?”
“我豈敢!快快回府接旨吧!”
吳承恩不明白為什麼,他現在有些暈。
而淮安知府那邊,也在猜測著,但仍舊平靜。
如今,通驛局掌握著公文傳遞。與此同時,作為皇明資產局管理的企業,皇帝在裁撤了各地太監之後,也給他們安排了一個另外的用處,那就是派駐各地企業裡,作為監察太監。
與此同時,如果皇帝有什麼聖旨,通過通驛局先進行傳遞,再由各地企業裡的監察太監去傳旨,也能提高效率。
隻不過為什麼有一道專門的旨意傳給這裡的一個秀才呢?
事情太過於不尋常,但不知道原因的情況下,他們也不宜有什麼動作。
在把諸多權力交給國務殿之後,皇帝對龐大帝國掌控力提升的另外一個表現就是皇明資產局這個錢袋子,還有依托專門的通驛局把旨意直接傳到各地的能力。
天知道這個秀才是不是暗地裡有其他身份,又或者淮安這邊發生了彆的事情。
他們無論如何也想到,吳承恩確實關係到皇帝最新的長遠謀劃,關係到整個國家未來的數百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