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三山擁翠鬟,天宮遙在碧雲端。古來漫說瓊台迥,人事寧知玉宇寒?
落日芙蓉煙嫋嫋,秋風桂樹露團團。勝遊寂寞前朝事,誰見吹簫駕彩鸞?
這首詩,是如今仍舊擔任皇明大學院院長的淑貴妃之父、泰和伯文徵明寫的,詩名《瓊華島》,寫的是紫禁城與皇明大學院之間那北海上的島。
這一大片水域,被稱作太液池,其中有北海、中海、南海三部分。
瓊華島是太液池上的明珠,金代就得名,元代時是他們的“萬壽山”。島上亭台樓閣高低錯落有致,依山勢分布,掩映於蒼鬆翠柏間。
此刻,瓊華島上還沒有後來滿清君主們大興土木修建的白塔和佛殿。
而在數年前那一次皇城重新規劃中,這個島上卻興建了不少院落,形成了一個道觀。
陶仲文去博研院“上班”之餘,他所立下的功勞還是在明麵上得了個“神霄保國宣教真人”的封號,有了位於這裡的專門“道觀”。
觀名奇怪,曰萬化。
瓊華本意瓊樹之花,這是蓬萊仙島上的神木,傳言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金元時修築的建築格局,就有點仿瑤池仙境的意思。
現在還有一個萬化觀在島上,陶真人已受寵信多年。
皇帝對神仙故事感興趣之後,落魄秀才吳承恩住進了瓊華島。
大婚典儀前夕,禦駕又到了這裡。
除了陶仲文、吳承恩,還有睿王及數個科學院院士、博研院博士及皇明大學院的教授也奉召來此。
後來,朝野間漸漸知道了從這一次開始、後來又舉辦了數次的茶會上皇帝興致勃勃地發起了怎樣一個話題。
名曰“仙法神器暢想會”。
這就讓人汗流浹背了,聽名字就不對勁。
楊慎明知道如今有點敏感,但責任感還是驅使著他到了朱厚熜麵前勸諫:天下大同黨新立,國事千頭萬緒,陛下何以問鬼神?
朱厚熜的反應是:啊對對對,朕知道了。
然後他還是繼續組織第二次。
當事人吳承恩是很懵的。
其實會上,皇帝和大家一起聊的內容挺正經的,雖然也信馬由韁。
但是那位陶真人顯然不純粹是一個道士,這萬化觀裡倒是有著各種巧器,按陶真人的說法:這裡是一個大型的實驗室。
之所以還是被稱呼為道觀,這也是陶真人的身份原因。後世怎麼看他這個“真人”,他還不清楚。但是還活著的時候,成為了道門裡響當當的人物,內心裡還是很爽的。
皇帝也遂了他的這點小心願,同時讓他繼續努力,從道門裡和皇明大學院之中都帶徒弟。
等他的發現再係統一些,就可以開宗立派,從萬化二字出發,創立一門名叫“化學”的學問。
皇帝給吳承恩的任務是:再寫一本曠世巨著,寫出一個繁華仙世一般的將來,人人都過得如同神仙日子一般。
而這個會,就好像是專門為他辦的一樣。
吳承恩覺得也不隻如此,皇帝好像還在啟發其他院士、博士和教授們。
“這仙家神法,朕倒覺得是凡人奇思妙想之下,盼著自己能有何等偉力。”這第二次會上,朱厚熜進入了狀態,侃侃而談,“譬如飛天,也不是沒有人嘗試。太祖在時,陶成道率一乾弟子獻火神器,受封萬戶。他後來就想過借風箏和火箭飛上天,雖不幸罹難,但朕以為,他就走在可能正確的路上。”
“如今早已明白,水有浮力,空氣也有浮力。這力道都是相互作用的,隻要參透飛鳥翱翔於天的道理,那翅膀究竟為何能禦風而行,人力未嘗不能翱翔於天……”
飛機現在自然是製不出來的,但皇帝有這種興致,借著對於將來物理大道大興之後的暢想說出諸多物事的大致原理,這是能啟發他們沿著某些方向去研究的。
朱厚熜想要吳承恩將來寫出來的經得起細品,就要把他對神仙鬼怪的興趣引到這種形式的“仙法神器”上來。
一舉兩得。
吳承恩就這麼被皇帝帶著不斷開辟腦洞,接受精神馬殺雞。
你還彆說,有些東西聽著像是那麼一回事。
而已經初步具備一些科學興趣的這第一代院士、博士、教授們,更是被撩得不要不要的。
“陛下,這雷電之威,凡人也能掌握?”
朱厚熜豪情萬丈地回答:“朕倒以為,沒什麼不可能。你們不見紫禁城裡建了引雷柱嗎?這雷電會被精鐵所引,導入大地就不至為患,應當自有道理。朕說參透了物理大道便近乎天道,豈是妄言?有了那顯微鏡後,陶真人再細細參研那各種物質,已經瞧出許多以前瞧不明白的東西。”
陶仲文點了點頭:“確實奧妙無窮。如今,我和睿王已經能窺見極細小、僅憑兩眼看不見的物事,當真有佛家所言一沙一界之感……”
道教真人忽然說《地藏菩薩本願經》裡的話,要佐證的卻又是陛下所說的物理大道,這場景讓人感覺挺古怪的。
睿王則說道:“用顯微鏡看去,天地間不知多少細小菌蟲。肉眼凡胎不能辨,有了顯微鏡則一覽無餘,確實無愧陛下所說仙法神器之名。今日我又帶了一台新磨製的顯微鏡來,諸位可一開眼界!”
眼見為實,看得到大的植物細胞和大的細菌,是會讓人大受衝擊的。
睿王要說的觀點則是:“如今,我依陛下旨意,怕是隻能先專研醫道。陛下諭旨,這諸多菌蟲,有些致病,有些有益。若能把這些緣由鑽研清楚,那麼醫道上就能往前邁出一大步了。若能在醫道走到儘頭,活人無算,既壽永昌,不是仙法是什麼?若能參透雷電奧妙,引而為己用,不是仙法是什麼?陛下聖學,還有許多門科需要人專研。”
“沒錯!”朱厚熜充滿期待地點了點頭,“朕雖參悟了一些大道理,但是路還要一步一步走。如今最緊要的,便是把各門科的基礎打好,規範起來。朝廷製定了新的計量標準,也是為了讓諸多門科研究起來更加規範、便利。”
更多的人剛剛通過顯微鏡看到了駭人的景象,這時再看向皇帝時,便如同看神人一般。
參悟出了一些大道理,處置國事之餘安排了下來,就讓陶真人和睿王他們窺見了如此奧秘。
這是何等天資?
朱厚熜望著他們,目光銳利地說道:“二十一年來,朝臣們從心懷顧慮,到如今越來越相信朕,這已經證明了朕悟出的諸多道理是對的。準確說來,朕或者玄玄之中遊曆過那等繁華仙世,見過諸多仙法神器!”
語出驚人,朱厚熜也懶得管會留下什麼傳說了。
反正傳說裡就有不少遇仙的事,現在他隻是用這種手段來堅定這些人的信心。
迷信?老實說,朱厚熜能來到這裡,就玄著呢。也許將來,最終能研究出某種合理的科學解釋呢?
吳承恩睜大了眼睛:原來陛下對神仙之事感興趣,是因為他就經曆過?
“便如一場夢……”
朱厚熜簡單找了個幌子,就開始描述那個科學大道繁榮昌盛的世界是什麼模樣。
接天高樓,飛行的鋼鐵巨鳥,無火自明絢爛多彩的電燈電器,相隔萬裡但瞬息可見彼此的小巧神器。而田地間,肥料從工廠裡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後,讓各種新的莊稼茁壯無比。
聽著聽著,這些大明目前最優秀的“科學家”們都漸漸呆了。
這樣一來,最初的賬法,後來的金坷垃肥廠,還有那蒸汽機、顯微鏡……陛下的許多舉動找到了源頭。
這無損他的神異,反而坐實了神人天授的猜測,因為許多東西確實在大明真切地出現了,正在帶來改變。
“朕現在越來越相信,那夢中所見的繁華仙世是能成真的!隻要各門各科能一直鑽研下去,將來人人飽暖、過上神仙日子般的大同仙世是早晚的事。朕既有這場機緣,卿等定要助朕把這煌煌大道走通!”
陶仲文羨慕無比地看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