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若有所思:“俺答定會搭救吐蕃?”
“吐蕃與如今正在成勢的察合台有教義之爭。對吐蕃來說,若能讓西域改信佛法,那就能讓西域及漠北儘信黃教。彼輩以教法統禦諸民,信眾越多,則力量越強。故此,滿速兒夾在已然結盟的汗庭與吐蕃之間,又要麵對大明,他是最樂見大明先剪除後患的。大明佯攻吐蕃,滿速兒必定坐視,擇機倒向大明,試圖左右逢源。”
唐順之說著判斷,然後指著漠北:“俺答苦心孤詣,為的就是把西域逼得成為大明之敵,讓大明北麵、西麵數萬裡都麵臨威脅,忌憚之下保持現狀,以待良機。若大明有傾力解除吐蕃的跡象,滿速兒必定會再倒戈,甚至願意歸還大明關西七衛故地,仍據絲綢商路立足西域。俺答知大明軍力非同凡響,豈能坐視大明當真除掉吐蕃?”
朱厚熜看著沙盤上遼闊的西域,又看向青藏高原,心中琢磨著難度。
“佯攻?”他搖了搖頭,“若不是當真有滅除吐蕃那些僧貴的架勢,俺答恐怕不會給朕輕易滅了他主力的機會。”
而如果當真要攻滅吐蕃,那又談何容易?
強漢盛唐,對吐蕃也隻能采取特彆的戰略。在如今這種技術條件下,青藏高原的地勢太有優勢了。
所以朱厚熜再次問唐順之:“你再說說,吐蕃如何橫掃?”
那天,唐順之把牛皮吹得太狠了,現在朱厚熜時不時就拿這個來懟他。
大明軍隊的戰力如今確實是強絕一時,但是行軍作戰可不僅僅是戰力高低的簡單算術。如今海路上由於多了不少大海船而改善了後勤條件,但陸上,尤其是地形條件險惡的陸上,仍不容樂觀。
不管現在商定好怎樣的大戰略,最終還是需要真當真槍去戰。
這具體戰法,現在也要考慮好了。
唐順之笑了起來:“正因吐蕃易守難攻,若大明軍隊身陷高原,有了被擊敗的可能,俺答才能上鉤。滿速兒雖不會出兵助吐蕃,但借道給俺答還是做得出來的。陛下,河套、宣寧騎兵與韃子這幾年來隻以練兵為主,雖然騎兵也帶了鳥銃、小炮,但這些年的軍器變化,俺答還是知之甚少。”
他伸出四根手指:“炸炮改成的地雷炮,大量的手榴彈,大量的望遠鏡,特戰營。臣這些年在河套除了守土安民,其他時間還在思量新戰法。遠征不易,但正因遠征極易陷入困境,反倒有以守為攻、大破敵軍、喪其肝膽的戰法。一曰地雷陣,一曰擒王術。”
夏言不由得看了看他:擒王術……很大逆不道啊。
朱厚熜倒是興致盎然:“詳細講講。”
地雷這種玩意,在如今更為係統的大明軍器開發體係下也不新鮮了。
它本來很早就有。各種亂七八糟的記載裡,甚至從秦朝就找到了這玩意的蹤跡。包括諸葛亮也用過,雖然目前那隻是三國故事裡的野史。
然而宋朝時,就有正兒八經的正史記載了。
《武經總要》及正史裡,都記載宋朝在實戰中用了蒺藜火球、霹靂火球、炸炮,既可以埋在地下,也可以從城頭丟下去。
而一百多年前,明初的一本《火龍經》裡,則已經把這玩意又改進了:【炸炮製以生鐵鑄,空腹,放藥杵實,入小竹筒,穿火線於內,外用長線穿火槽,擇寇必由之路,連連數十埋入坑中,藥槽通接鋼輪,土掩,使賊不知,踏動發機,震起,鐵塊如飛,火焰衝天……火炮燃之,聲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煙氣漲天外,兵多驚死者,火熄入視之,灰燼無遺矣。】
現在皇帝高度重視火器,大明自然開始把這些火器不斷玩著新花樣。
地雷炮得到了改進,手榴彈本就已經實戰過、現在大規模製造。同樣,當時隻屬於高級將官查看戰場情況的望遠鏡,現在製造數量也完全不是當初的量級。
唐順之詳細講解著他的“地雷陣”。
簡單來說,由於那些地勢險惡或者過於遼闊的地方很難帶著過重的新炮行進太遠,莫不如隻用更輕量的火器。
然後,搭配望遠鏡帶來的偵查優勢,儘量創造有利於己方的伏擊戰。
如果能在某些地形裡埋下大量地雷,等到敵軍追擊或行軍時遇到了,那便是頃刻間被炸暈炸亂。地雷之後是手榴彈,然後追擊點射殘兵亂兵,那這樣的仗就能打得輕鬆多了。
朱厚熜皺著眉:“行軍作戰,敵軍豈會不設偵騎?容易設伏的地方,敵軍也會倍加注意,恐怕並不容易引敵軍主力進入這地雷陣。”
“故而需運用得宜,隨機應變。”唐順之倒是很有信心,“陛下,如今將卒被服也大大改善,到了漠北、吐蕃,反倒冬月裡也不是不能戰。若拖到入了冬還進退兩難,敵賊自然會錯判。倘若是大雪之時,一夜風雪就掩了地雷行跡。”
“……具體運用就不說了。但隻要有了一次教訓,人家自然會長記性。以守為攻就算得勝,最終還是要推進的。”
“這便是臣說的擒王術了。”唐順之再次說道,“河套一戰,興國公率特戰營居功至偉。臣這些年,一直在鑽研特戰之術。臣思來想去,特戰營反倒無需用來彙聚在一起攻堅克難,最好的用法反倒是三五為一隊,刺殺要員。陛下,隻要能夠深藏敵後,以精湛武藝及精巧利器,若是那些達官顯貴死的死傷的傷,外藩可不比大明這樣能迅速委任新官,仍舊上下有序。”
朱厚熜不禁張了張嘴:斬首戰術?
楊博聽得眼睛一亮:“有道理!外藩大多是烏合之眾,賊酋一除便作鳥獸散。若後方大亂,那大軍清掃就容易得多了。隻是特戰營裡都是漢民麵孔,隻怕很難混進去。若是得手了,躲避追捕也不易。”
唐順之則再次彎腰:“既是先解決日本和朝鮮,然後外滇交趾,那麼就還有時間。陛下,撣族、孟族本就不少是藏民遷徙而去,西域胡人、蒙民也都不少。若要辦好此事,該需定下和法子,招引一些人代為掩飾了。臣相信,有個兩三年的功夫,偽以商人、護衛,是能混進去的。以特戰營的身手,隻要能辦成那麼幾樁,再躲避上一段時間不是難事。畢竟,不管吐蕃、西域還是漠北,都是地廣人稀。”
“……繼續商議,繼續琢磨。”
楊慎那邊要籌算的是將來為期可能十年的這一次超大規模行動所需的糧餉和內部運轉支撐,而軍務會議這邊則需要根據將來的敵手和戰場環境進行有針對性的兵力搭配及戰略戰術研究。
定下了這些之後,大明的戰爭機器就能開始全力運轉。
軍械園生產哪些特彆的裝備,調動搭配好的各方麵軍隊合練什麼樣的戰法,那都需要時間。
現在最不需要在這些方麵多糾結的,反而是海師。
天津直沽那邊,新船塢已經在挖,而軍港外麵集結的戰艦越來越多。
而在台灣島上,則已經集結了準備隨艦隊遠征日本的北洋、東洋海師中八千陸戰兵。
畢竟終歸是要登陸的。
“一年時間,在這島上好好練!正好,剪除如今還作亂台灣的匪賊!”
薛翰本人在這裡,他聲嘶力竭地說道:“奪下對馬島後,瀚海侯練的鴛鴦營也會派駐一支精兵隨大軍征服日本!海師麾下陸戰兵,可不能被鼎鼎大名的鴛鴦營譏笑拖後腿!”
他在高台上揮著手:“封賞足足的!本侯爺明白告訴伱們,將來,你們不少人都能在日本做侯伯!日本女子嬌柔恭順,高官富貴,等著你們享受!但能跟著本侯爺去的,隻能是這一趟剿匪實戰練出來的精兵!”
“殺!殺!殺!”
大明戰爭機器的第一聲怒吼在重新下定決心要經營的這座島上。
它的地勢,非常適合很少有機會真正實戰的海師陸戰兵。
等一年後他們出山,日本那邊也到了被嚴世蕃和汪直鼓搗得九州四國一帶亂戰更頻繁的地步。
那時候,在龐大資源的全力支持下,也許第一艘蒸汽鐵甲艦也能試建完成。
薛翰兩眼發亮。
當初父親建議他到海運局,如今,他走上了一條極為鮮亮光明的道路。
這一戰若能立下滅國大功,他也能得陛下允諾的一個國公之位!
鎮守外藩,那便是眾將之手,皇子一臂!
台灣孤懸海外、被大明棄而不治多年,如今並不算悉數成為大明實土。
總有些人,更願意做個土皇帝作威作福。
現在,躲在群山之中的他們要直麵滅頂之災了,而明軍隻是在練兵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