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出來的女人都是妖精,沒見噴香水,倒是從那黃包車裡滲出來香氣。”
“我看你啊,就是想女人了。”
“卡!”導演皺眉看著眼前兩個怎麼都演不出那種味道的大學生一個勁的皺眉。
也不知道劇組圖什麼?圖便宜?那確實是便宜。
可劇組差這麼點錢麼?無非是想要個“大學生”的噱頭做做宣傳——誰知道大學生這麼有素質?
“你這個……哎,你,哎……我……”一連想了幾種解釋辦法,等到周導演張口,實在是覺得有口難言,無能為力。
咬牙切齒看著眼前的大學生半天,平時生氣起來的那些臟話一時間也說不出口,半晌憋出來一句:“你能不能彆那麼文明啊?”
“算了算了,先拍下一場,這場你自己好好琢磨。”
周導演覺得自己再對著對方這張誠懇、認真、努力,但就是演不出油膩的臉,遲早得被氣的高血壓犯了。
製片人說的也有道理啊,把大學生請來,無非是演些一個一句話的路人,一群連台詞都沒有的群演……演得好那個,不等卡就能笑場了。
接下來是一個女主搖著扇子從黃包車上下來的畫麵,有三個特寫的鏡頭:一個給到女主的麵部的神態,一個給到下車的腳,還有一個給到女主手上。
之後就切成中近景,展現女主整個上半身的動態。
“這個妝你們去調一下,太白了,白的都沒有人樣了。”
檀香扇的木質本身就偏棕,上麵的牡丹花沒有彩繪,用的是最傳統的燙花技術,沉穩的咖色大氣坦然,讓原本雍容的牡丹,更添國色。
導演敢說,如果這朵牡丹點上顏色,隻會適得其反……
隻是此時,適得其反的就是女演員自帶化妝師的“點睛之筆”了。
為了在鏡頭中突出自家女演員的“手美”,在知道今天的安排裡有手部特寫的時候,經紀人和化妝師就計劃著要給自家演員打上手部高光。
“手控”不光是男生有,女孩子也有,女主的演員原本走的是嬌美小花路線,在部分女觀眾眼裡就是“花瓶”,沒演技,也沒吸睛點。
結合近年來越劇大爆的核心之一,經紀人就給自家演員接了這麼個有“女扮男裝”片段,層層扒馬甲的角色。
為了這段女扮男裝,彆看拍攝周期才一周,演員還特地去找越劇尹派小生學了半個月,也不能說是沒努力。
導演沒罵,這次形象大轉變是接住了。經紀人還是打算在細節上多下功夫,給化妝師的要求也是——不斬男,但一定要斬女!
“導演,我們的想法……”
“彆你們的想法了,自己過來看看,鏡頭裡麵你自己看!”導演覺得自己今天出門肯定是沒看黃曆的過,一個兩個不如意。
“這個扇子我說沒說過,是典雅,是大方,你自己看看這個手白的,還打了高光、閃粉……還有什麼?我都念不全!”
“說好聽的是化妝化的不好,說不好聽的,白的和那個剛從墳地裡爬出來的有區彆麼?”
麵對大學生,導演多少還能聯想到自己帶過的學生。但是麵對經紀人,導演的嘴裡就沒什麼情麵可言了。
“誰叫你們自作主張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