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為什麼說出這句帶著解釋,又似乎是在掩飾的話,安天涯自己也說不清。是在向一個喜歡著這門“工藝”的人掩飾,還是向自己的心掩飾?
又或者……是給自己動了選擇它的心一個合理的解釋?
但至少汪明月隻是點點頭,認可了安天涯的話:“嗯,經濟發展起來了,大家也就從物質上麵更多重視到精神生活了嘛。”
雨把天地下的朦朧,還沒有進入到梅雨季節,蘇州的一草一木就已經吸飽了水。
望過去滿園的花被打了個零碎,目光落在一夜展開的葉上,腦海裡真的就隻剩下“青翠欲滴”。
“如果染上去,反倒不自然了。”
順著汪明月的目光,安天涯明白了前者話裡的意思:“其實有時候我覺得這些扇子上的畫就像是剪影,景色落在上麵,好像是隨著原木一起長起來的。”
“說起來,之前的事情你就這樣算了麼?”
雨靜靜地侵蝕著兩個人的語言和聽力,半晌之後,安天涯才開口提起兩個人認識的根源:“總覺得這樣太便宜他們了。”
“互聯網沒有記憶,可很多時候一些網民很有惡意。”
汪明月聞言抬起眼看了安天涯一眼,意有所指的笑道:“也會有善意的。”
安天涯被汪明月說的一愣,原本在那把澳檀扇上的淡粉染上了臉頰。
“我也是覺得他們說的太過了。”
“嗯……”
“我看過他們其他視頻,引流性很強,但是現在做這些的流量大,有各種扶持。”
並非是汪明月有心退一步,再退一步,隻是張口換來的未必是支持。
“人家至少宣傳了,你敢辭職做這些麼?”
“要不說你們這些學生活在象牙塔裡,總得讓人賺錢吃飯吧……”
“我都想象的到能夠聽到什麼樣的回複。”汪明月覺得自己現在就像是微信裡那個表情包,“扶額苦笑無奈”。
“嗯。”
安天涯學的就是新媒體運營,不會不懂這樣的道理——昨晚想了一晚,安天涯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角度上能做怎樣的宣傳。
“強情緒性”,要的是那些故事能夠引起共鳴,也需要一定程度上的“誇大”。
可是麵對一個自己從小到大沒有離開過的東西,安天涯看到的是苦、是甜,聞到的是汗水、是芳香,聽到的是家常事、是念念語,摸到的是凹凸不平、是日複一日……
是緩慢和不變。偏偏和快節奏的新媒體運營一點也不搭調。
“嘩……”
雨捅破了天上薄不可見的雲,毫無節製的傾倒下來。
“走,先回去……這麼大雨你回去有地方吃飯麼?”
安天涯想請汪明月去家裡坐坐,坐下來聊一聊年輕人眼裡的這些緩緩的,慢慢的,舊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