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這種AI視頻一時有熱度,有討論,現在評論區裡也有不少覺得沒有溫度的。”
AI嘛,在文藝行業應用了半天,大多數受眾眼裡還是這句:有熱度,沒溫度。
搞抽象搞不過人,做煽情用力太猛——並不適合非遺這個命題。
“那我們不行試試那些數字轉化,做一些數字藏品……早些年不是火過一段時間嗎?”
“我記得陳博文當年專業其實是市場營銷來的,我們做一個係列的,搞收集製度。很多人為了收藏,肯定會買賬!”
李勇這會兒也不管是餿主意還是好主意了。反正這道歉是最簡單的,卻也是最麻煩的……
“不行我們就再去和那個檀香扇廠商量商量,上次那個事情也算是過去了,我們這種AI融合的,對於他們來講也是一種創新,有宣傳的噱頭。”
趙偉依舊是搖了搖頭。
兩個人的對話徹底進行不下去,趙偉乾脆拿出手機來,看看有什麼需要給家裡添補的——實在不行,這個賬號就不做了。
把剩下的錢帶回家去,房貸能還上多少算多少,自己……找找彆的工作。
可是一抬頭,看見李勇的臉,趙偉又覺得這話說出去丟麵子。
當初信誓旦旦帶著錢出來,告訴媳婦孩子,自己一定能闖出一片天地來。要是就這麼回去,就算是丈母娘和老丈人不說什麼,恐怕也得遭周圍人的白眼!
購物軟件似乎一直支楞著耳朵,聽到了趙偉和李勇的對話。主頁上出現了一個上世紀的“記者手稿”。
“嗯?”
【孤品,二手,舊貨,8成新,198X年,蘇州如意檀香扇廠,xx社新聞記者手稿,隻此一份】
熟悉的名字出現在眼前,趙勇也顧不得給家裡買東西了,點進去想看看自己有沒有能用上的切入點。
哪怕是做個比較視頻呢?寫寫今非昔比……剛好是改革開放初期,到現在這四十來年,能喚起不少人的懷舊心理。
“老李,咱們換個賬號,做懷舊。”
說的容易,換個賬號一步步重新起來,哪有那麼容易——多數一個爆款視頻,留不下多少粉絲,能實現經濟轉化的,更是少之又少。
趙勇喊完這麼一嗓子之後,還是頹然坐了下來。指著手機上大幾百塊的“孤品8成新”,和李偉一陣比劃。
“你說這個是不是有的做?”
店家的照片裡,短短的幾頁紙,有的地方是半張拚貼上去的,上麵的字跡更是前前後後換了三種顏色的墨水。
連紙都不是一種,光麵的,糙麵的,前麵幾張是紅色格子,後麵類似於墨色。
其中還有幾張從比例看上去,應該隻有兩寸大小的照片……這就是當年那位記者的采訪稿。
絕對不是一次能做完的。
看著手機上的照片,趙勇和李偉對視了一眼,在對方的目光中都捕捉到了一絲未曾有過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