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芹準備的晚飯雖然簡單,米飯、臘肉和野菜雞蛋湯,但分量是真的十足。米飯是滿滿一鍋,臘肉切了三大碗,蛋湯更是拿小盆裝的。
雖然中午吃了烤魚,但經過一下午的爬山涉水,大家的肚子也早就餓得咕咕叫。
特彆是杜小龍,身為北方人,他很少有機會吃到臘肉,一個人就吃了三大碗米飯、大半碗臘肉,最後還喝了兩碗蛋花湯。
當然沈薇也沒有客氣,畢竟她很喜歡臘肉。
而且這個臘肉是去年冬天的,一直掛在灶台上熏著,不但吃起來有一股煙熏味,而且瘦肉鮮紅,肥肉幾乎透明,並且肥而不膩,甚是符合她的喜好。
“黃叔叔,”一邊吃著飯,沈薇道,“還有幾件事想請你幫忙。”
“沈教授你不用跟我們客氣,有什麼事你儘管說就是了。”老黃頭道,“隻要我們能做到的,肯定不會推脫。”
“是這樣的,”沈薇道,“你們這裡沒通公路,那麼多木薯我們肯定是運不出去的,所以我想請你幫著找一些人,花個三四天的時間,把這些木薯都磨了,我們隻帶木薯粉出去。”
老黃頭想了想,道:“磨粉肯定沒問題,就是時間有點趕,可能要請不少人,還要去借不少石磨。”
“請人的工錢我來出。”沈薇道,“你覺得五塊錢一天夠不夠?”
“不要不要,哪裡要這麼多,兩塊錢一天就夠了!”老黃頭道,“最多再管一頓午飯。”
“那給三塊錢一天,管兩頓飯吧。”沈薇道,“另外我再拿點錢給阿姨,幫忙買些肉和菜回來,咱們夥食也要弄好點,畢竟每天可能都要加班。”
“行,沒問題的。”
說好了磨木薯粉的事,沈薇又道:“另外我還想跟你們合作,在這兒弄一個木薯種植基地,這事兒可能要跟你們村長說說。”
“你一年要多少木薯?”老黃頭問。
“最少也要五六十萬斤吧。”沈薇想了想,道,“以後可能還會更多,說不定能超百萬。”
“那不多,不多!”老黃頭道,“咱們這兒啥都缺,就是不缺地,山裡的荒地隨便開一開就能種。我一家就能種二十畝,加上我大哥、二哥家裡,最少六七十畝了,一年收個二十多萬斤沒啥問題。你要五六十萬斤,再去找幾家人就夠了。”
沈薇知道木薯產量高,但沒想高得這麼離譜。
但回頭一想這也是好事,讓老黃頭家先種,讓其他人看到有利可圖,其他人的積極性才會更高,這就叫先富帶動後富吧。
得知黃芩的大伯是生產隊長,而且他們家跟村支書還是遠親,沈薇就更放心了。
她知道這個年代,在這種山高皇帝遠的山村,要是沒有村裡的支持,想要做任何事情都異常困難。
最後就是關於幫助改善村裡孩子們上學條件的事了,不過既然能見到村長,加上對現在學校的情況還一點都不了解,在這兒就不急著說了。
晚飯過後,農村裡沒有電,也沒有什麼娛樂,所以大家就洗洗睡了。
黃芩家孩子多,所以有三個臥室,再用乾草涼席和被子打兩個地鋪,這麼多人也能睡得下。
但沈薇卻怎麼都睡不著。
上一世她沒有來過這樣的山區,隻從新聞和網絡上看到,即便到了國家很富強的時候,好多地方的交通仍舊是個大問題。
她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個住在高山上的村落,上去還要爬幾百米高得梯子,而且是用鋼管搭建起來的。
一般人看著都害怕,更何況是爬上爬下。
交通問題不解決,就算國家再幫扶,也會一直處於落後狀態,最後村裡的年輕人都離開了,隻剩下一群老人和留守兒童。
現在親自到這種地方走走看看,感觸還是很大的,這也更堅定了她要在這裡建立木薯種植基地的打算,而且還要儘可能擴大規模。
就算每年的木薯粉用不完,她也可以存在空間裡慢慢用。
越到以後,木薯粉的價格肯定會越貴,所以也算是一種投資了。
隔壁的賀西洲也睡不著。
他跟沈薇想的東西都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他決定的努力方向不一樣。身為一名國防科研人員,他現在想的是要如何儘快研究出更先進的雷達,讓國防力量變得更加強大,這樣國家才有精力和機會發展經濟。
……
第二天天還沒亮,沈薇就聽到黃芩起床的聲音,她也跟著爬了起來。
潘秀芹要去街上買菜,因為今天不逢集,所以她還要去縣城裡才能買到豬肉,一來一回估計都要到下午了。
沈薇一聽這麼辛苦,便問道:“村裡有沒有人家養豬的?”
“家家戶戶都養豬,”潘秀芹道,“沈教授你問這乾什麼?”
沈薇道:“如果有的話,我想乾脆就不要去街上買肉,直接買頭豬殺了,這樣更省事些。”
潘秀芹和老黃頭人都愣住了。
就請三四天的人,竟然要殺一頭豬?
潘秀芹趕緊道:“沈教授,用不了那麼,我還是跑一趟吧!”
“是啊,一頭豬也要大幾十塊呢,殺出來少說也有一百多斤肉,吃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