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準許後,豬八戒徹底放開了肚皮,米飯、麵食、果蔬一股腦地往嘴裡塞。
吃得滿嘴流油,還不忘大聲叫嚷:\"添飯!快添飯!\"
起初,童仆們還能應和著來回添飯,可隨著豬八戒的食量越來越大,廚房裡的飯菜漸漸見底,童仆們也漸漸沒了聲響。
孫悟空瞧得直皺眉,忍不住出聲勸道:\"賢弟,少吃些!能吃上熱乎飯菜已屬不易,將就吃個半飽,也比在荒山野嶺挨餓強。\"
豬八戒卻滿不在乎,地打了個飽嗝,嘟囔道:\"你倒會說漂亮話!常言道"齋僧不飽,不如活埋",今日好不容易遇上這等好事,豈能不儘情享用?\"
孫悟空無奈地搖了搖頭,懶得再與他爭辯,轉頭對老翁說道:\"老人家,莫要理會他,隻管收拾碗筷便是。\"
兩位老翁聽聞豬八戒的叫嚷,慌忙起身,褶皺縱橫的臉上滿是歉意,弓著背連連作揖:\"不瞞幾位老爺,平日裡齋僧行善,便是像這位長老這般食量驚人的,供應百十眾也不在話下。
隻是此刻日頭西沉,天色漸晚,家中隻預備了一石麵、五鬥米。
這些齋飯原是為,街坊鄰裡準備的散福之用,不曾想幾位長老突然駕臨,驚走了其他僧眾,連親戚鄰居也不敢登門了。
如今能拿得出的吃食,儘數擺在桌上。
若當真不夠,我等即刻吩咐廚下蒸煮便是。\"
豬八戒圓睜銅鈴大眼,扯著嗓子喊道:\"快去!快去!多蒸些白米飯,管夠!\"
聲如洪鐘,震得屋梁上的積塵簌簌落下。
然而廚房方向卻再無動靜,顯然並未如他所願重新起火做飯。
飯罷,唐僧整了整袈裟,起身恭敬行禮致謝。
眾人圍坐下來閒話家常,唐僧溫言問道:\"不知老施主尊姓大名?\"
老翁拱手答:\"賤姓陳。\"
唐僧聞言神色一喜:\"竟是貧僧本家!\"
老翁麵露驚訝:\"老爺也姓陳?\"
唐僧頷首:\"正是!貧僧俗家姓陳......冒昧相問,老施主方才舉辦的是何種齋事?\"
豬八戒咧著大嘴,搶在老翁開口前笑道:\"師父何必多問?想來不過是常見的"青苗齋"、"平安齋"、"了場齋"罷了!\"
邊說邊晃著大耳朵,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老翁卻連連擺手,急道:\"不是!不是!\"
眾人皆感好奇,齊聲追問:\"那究竟是何事?\"
老翁長歎一聲:\"實不相瞞,是一場"預修亡齋"。\"
此言一出,豬八戒笑得前俯後仰,拍著肚皮道:\"老倌兒好沒眼力!我等佛門弟子,最是精通各類齋事。
隻聽說過"預修寄庫齋"、"預修填還齋",何曾有過"預修亡齋"?
你家又沒辦喪事,平白無故做什麼亡齋?莫不是想誆騙我們?\"
孫悟空在一旁暗自點頭,心中暗道:\"這呆子倒是長進了些!\"
麵上卻不動聲色,轉頭向老翁問道:\"老公公,還請解惑,這"預修亡齋"究竟是何意?\"
兩位老翁對視一眼,欠身反問:\"敢問老爺,你們取經為何不走正路,卻偏偏來到此處?\"
孫悟空挑眉答道:\"自然走的是正途,隻是行至一處,被滔滔河水攔住去路。
我等循聲而來,正是聽見府上鼓鈸之音,才尋到貴府。\"
老翁又問:\"那河邊可有什麼特彆之處?\"
孫悟空回憶道:\"立著一塊石碑,上刻"通天河"三個大字,下書"徑過八百裡,亙古少人行",除此之外,再無他物。\"
老翁神色凝重:\"離那石碑往上一裡多路,有座靈感大王廟,你們竟未曾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