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聽歎了口氣,解釋道:“這妖邪神通廣大,其本領竟與那齊天大聖孫悟空一般無二。
幽冥地府中的諸位神隻,法力相較之下頗為淺薄,即便傾儘全力,又怎能將其擒獲?”
地藏王菩薩陷入沉思,片刻後急切地問道:“似這般棘手的情況,究竟該如何定奪?”
諦聽目光堅定,沉聲道:“佛法無邊,唯有佛法才能化解此劫。”
地藏王菩薩頓時領悟,神色從容起來。
他轉過頭,看向一旁怒目圓睜的孫悟空,緩緩說道:“你二人樣貌一模一樣,神通也難分高下,若要辨明真假,可前往雷音寺,求釋迦如來佛祖定奪。”
雲海翻湧,天地震顫,兩個一模一樣的孫悟空並肩而立,周身金芒如沸,手中金箍棒嗡嗡作響。
他們異口同聲,聲震九霄:“說的是!說的是!我和你去西天請佛祖辨明!”
聲浪卷起漫天雲霞,二人腳下祥雲驟然迸發,如離弦之箭般直朝西天靈鷲山疾馳而去。
此刻的雷音寺外,寶相莊嚴,佛光普照。
四大菩薩慈眉善目,八大金剛威風凜凜,五百阿羅、三千揭諦肅然佇立,比丘尼、比丘僧、優婆塞、優婆夷等諸神皆虔誠端坐於七寶蓮台之下,屏息聆聽如來講法。
如來聲如洪鐘,字字珠璣:“不有中無,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為有,非無為無。非色為色,非空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無定色,色即是空。空無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始達妙音。”
隨著講經聲回蕩,天花紛紛揚揚自虛空飄落,芬芳四溢,諸神皆沉浸在佛法的玄妙之中。
然而,正當佛法流通誦讀之際,如來忽然抬手,天花驟停。
他緩緩起身,目光深邃如淵,開口道:“你等皆是一心,且看看二心如何爭鬥。”
諸神聽聞,心中大惑,舉目四望。
隻見天際兩道金光,如流星般劃破長空,兩個孫悟空各執金箍棒,打得難解難分,吆喝之聲震得虛空嗡嗡作響。
八大金剛見狀,急忙起身阻攔,高聲喝道:“休要無禮!你等要往哪裡去?”
兩個孫悟空卻毫不理會,拚儘全力闖至如來身前,雙雙拜倒在地,言辭懇切:“弟子保護唐僧來寶山求取真經,一路走來,曆經千辛萬苦。
那妖邪變作我的模樣,先到觀音處,又鬨玉帝殿,欺瞞唐僧,攪亂冥府。
弟子實在無處伸冤,因此大膽來此叨擾,望佛祖垂憫,與弟子辨明邪正,我也好回去保唐僧親拜金身,取經回歸東土,永揚大教!”
諸神屏息凝神,聽著兩個一模一樣的聲音,看著如出一轍的神情,皆是眉頭緊鎖,麵露難色,實在難以分辨真假。
而如來端坐蓮台,慧眼如炬,早已洞悉一切,正要開口點破,卻見天邊祥雲湧動,觀音駕雲前來參拜。
如來開口問道:“觀音尊者,你可知這兩個孫悟空孰真孰假?”
觀音麵露愧色,恭敬答道:“前日他二人至弟子荒境,弟子用儘手段,實在是不好辨明,因此特來拜告如來,千萬與他分個虛實。”
如來微微頷首,目光掃過諸神,緩緩說道:“你等法力高深,卻隻能普閱周天之事,不能遍識周天之物,更不能廣會周天之類。”
諸神聞言,心中疑惑更甚,有人忍不住問道:“何為周天之類?”
如來娓娓道來:“周天內有五仙,天、地、神、人、鬼;亦有五蟲,蠃、鱗、毛、羽、昆。
而五仙五蟲之外,又有四猴混世。”諸神好奇,齊聲問道:“敢問是哪四猴?”
如來神色莊重,一一詳解:“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鬥;
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修咎,乾坤摩弄;
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