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對此地具體情況不明,李達康對沙瑞金說:
“沙書記,這個項目的招商由周桂春書記負責。”
“請他為您介紹吧。”
周桂春笑著走向沙瑞金。
隨後彙報說:“沙書記,我們通過招商引資解決了資金難題,在原有基礎上擴建了萬畝茶園。”
“這片山坡後麵全都是。”
沙瑞金望著眼前漫山遍野的茶樹,問道:“真有一萬畝嗎?”
既然是萬畝茶園,不到一萬顯然不夠真實。
周桂春自信地笑著回答:“不止一萬畝呢。”
看著周圍優美的景色,沙瑞金感歎道:“這裡讓人感到心曠神怡啊。”
離開茶園後,大家推著自行車走在路上。
這時周桂春開口對眾人說:“沙書記、李書記,我先行一步,在前方的金融產業園等你們。”
李達康隨即對周桂春說:“重點看看東彙集團,讓他們做好準備。”
話音未落,沙瑞金直接命令:“不用準備,一切照常就好。”
“絕對不能刻意安排。”
周桂春點頭表示明白,騎上車便離開了。
然而怎麼可能完全不準備呢?畢竟這是沙瑞金首次視察。
剛到門口,所有工作人員都站起來迎接。
李達康作為向導,引導沙瑞金參觀。
他說道:“沙書記,這家軟件企業是我們省最早的高科技企業之一。
當時許多高科技企業都是我們從其他地方引進來的。”
沙瑞金早有準備,直接說道:“我知道,是從呂州引進了兩家。
因為這事,高育良差點跟你鬨僵。”
李達康笑著回應:“這麼小的事您都知道。”
沙瑞金說:“你以為我是白跑一趟的?”
接著,李達康繼續介紹:“沙書記,這家企業……”
“主要業務是軟件開發。”
“涉足金融、地產、養老等多個領域,成績顯著。”
“最初引進時,不過三五人而已。”
“七八條槍。”
沙瑞金笑著打趣說:
“比胡市長的人馬還少些。”
隨後李達康引他去看最新成果:
“您這邊請,這些都是近期他們的產出。”
參觀結束後,沙瑞金總結道:
“趙總,東彙集團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每月慰問敬老院的善舉,這樣的公益行動值得其他企業學習。”
趙總回應:
“書記,履行社會責任是我們應儘之責。”
沙瑞金感慨:
“但還是要替老人們感謝你們。”
趙總再次致謝,並承諾會更加努力。
沙瑞金對此次考察表示滿意,李達康在一旁喜形於色。
隨後,沙瑞金宣布離開,兩人走出園區後繼續交談。
沙瑞金提及八年前市裡一位副市長兼開發區主任的事,暗示涉及問題被撤職。
李達康承認確有其事,且險些拖垮開發區。
沙瑞金追問是否發生過撤資逃跑的鬨劇,李達康推測這是為了引出丁義珍的話題,便主動彙報:
“沙書記,我需彙報此事。
當時那位副市長兼開發區主任叫李為民,擅長招商引資,我在呂州任職時,他已經擔任副市長,並兼任秘書長。”
話題一轉,沙瑞金忽然問:
“你在呂州與高育良共事多久?”
李達康思索片刻後開口:
“從那時算起,一年零三個月。”
“他當時是市尾書記。”
“育良同誌,思路很清晰。”
“行事風格也很穩健。”
“不過……”
“沙書記,或許我不該多言。”
“但我覺得他在城市建設上略顯保守。”
沙瑞金點頭回應:
“京都的立春同誌已經告訴我了相關情況。”
“聽說你們在城建規劃上有分歧。”
“最終立春同誌站在了高育良那邊,讓你離開了呂州。”
李達康表麵上稱讚趙立春為人厚道,實則暗含譏諷。
他知道,趙立春有意將他調離原崗位,否則月牙湖項目哪有被否決的可能?
然而,他對沙瑞金依舊坦言:
“當初立春同誌親自送我去林城。”
“途中特意叮囑:‘達康啊,我知道你是個能打硬仗的人,到了林城一定要乾出成績來。
至於呂州,經濟基礎本就不錯,玉良同誌繼續按部就班即可。
’”
沙瑞金聽罷感慨道:
“看來立春同誌確實善於用人。”
李達康不動聲色地向沙瑞金傳遞隱晦信息:
“也許立春同誌另有考量。”
此話立刻勾起了沙瑞金的興趣,追問具體含義。
李達康卻賣了個關子,答非所問地說:
“一時難以說清,或許是我多慮了。”
“罷了,可能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見李達康不願深談,沙瑞金未再刨根究底。
但他隱約猜測,李達康欲提及的可能是高育良與趙立春之間存在嫌隙。
通過這種方式,李達康既試圖激發沙瑞金對高育良的質疑,又悄然提升自己在沙瑞金心目中的地位,同時削弱高育良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