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育良此刻給予的是誠摯的褒揚。
不過沙瑞金仍選擇繼續觀察。
“不止如此,育良書記,還有趙立春同誌功不可沒。”
沙瑞金笑道,“若非他及時調走李達康,讓你們在呂州各自為政,局麵恐怕難以控製。
有時一加一未必等於二啊。”
高育良心知這是沙瑞金在試探自己,但他反而更加坦然。”
沙書記所言極是,您的智慧一直讓我佩服。”
高育良意味深長地回應道:“沙書記,確實如此。”
“有時甚至會產生負麵效果。”
“我和李達康的理念存在分歧。”
“但從個人角度來看,”
“我還是挺欣賞李達康的。”
“畢竟他確實是位改革者。”
“隻是我們在城市管理的看法上有差異。”
“所以說乾部任用是一門藝術。”
“用得好能事半功倍,”
“用得不好則可能給城市帶來災難。”
沙瑞金對高育良的觀點頗為認同。
不愧是學者出身。
於是沙瑞金笑著說道:
“你講得很有道理,育良同誌。”
“咱們彆閒聊了。”
“你找我是有什麼事?”
高育良轉過身,認真向沙瑞金報告:
“沙書記,我今日前來是想彙報一下丁義珍出逃的情況。”
“包括最新的案件進展和當時的情形。”
“畢竟此事十分重要。”
“我覺得有必要當麵向您說明。”
這讓沙瑞金有些意外。
雖然他對那晚的事略有耳聞,
但並不詳細。
讓高育良詳細彙報也無妨。
這畢竟是他到任漢東後的首件棘手事件。
沙瑞金也希望儘快處理好此事。
漢東省府辦公室內。
高育良嚴肅地向沙瑞金彙報:
“沙書記,關於此事,”
“我們已得出初步結論,”
“無疑存在泄密行為。”
“公安廳和檢察院正在調查。”
沙瑞金立即表態:
“必須徹查到底。”
“務必查明。”
“現在有懷疑對象了嗎?”
當前形勢下,高育良自是不會點名道姓。
他含蓄地向沙瑞金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若有嫌疑,與會者每個人都有份,包括我自己。
甚至我們的秘書也可能牽涉其中。
那天參會的有我、李達康、祁銅煒,還有檢察院的季昌明和陳海。
根據現有情況,我可以確定的是,祁銅煒基本可以排除嫌疑。
他在會議期間從未離開過,且事先並不知情。
我是擔心有需要才臨時通知他到場。”
沙瑞金聽完後點頭表示理解,隨即問道:“你覺得李達康會有這種可能嗎?”
高育良未直接回答,而是繼續誇讚道:“達康書記雖然行事有些獨斷,對政績也很執著。
丁義珍事件對他影響不小,但麵對黨紀國法,我相信他應該分得清輕重。”
這不過是他的個人觀點。
沙瑞金聽後微微一笑,想起昨日李達康的彙報,兩人風格截然不同:李達康多有貶低之意,而高育良則流露出幾分欣賞。
這讓沙瑞金愈發覺得這位大學教授值得信賴。
然而,結合現狀分析,李達康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是他所為,沙瑞金便對高育良說道:“育良書記,你也知道李達康在林城的經曆。
當年,一位副市長……被捕後,幾十個企業家一夜之間逃走。
你認為李達康會不會為了防止類似事件重演,采取了不明智的行動?”
高育良聞言笑了笑,意味深長地說道:
沙瑞金沉思片刻後開口:“理論上,李達康的說法有一定依據。”
“然而,目前並無確鑿證據支撐這一論斷。”
“當年那件事影響頗深,尤其對達康同誌而言。”
“這或許也是他力阻檢察院直接行動的原因之一。”
“畢竟光明峰項目正處於緊要關頭。”
“不過看來達康同誌采取了一些措施。”
“截至目前,所有涉案商人都未逃脫法網。”
此話剛落,沙瑞金卻生疑:以往類似事件中,逃竄者眾多,而今竟無人漏網。
這無疑坐實了李達康的關聯性,令他對李達康的信任稍有動搖。
但因缺乏直接證據,沙瑞金仍選擇維持基本信任。
隨後高育良補充道:“沙書記,還有件事需知。”
“檢察院反饋,李達康的妻子歐陽菁可能存在經濟問題。”
沙瑞金邊走邊答:“此事紀委已有察覺,我亦知情。”
“赴林城時特意帶上達康,就是為了當麵求證。”
“他信誓旦旦稱此事與己無關。”
高育良回應:“據我了解,李達康與歐陽菁已分居多年。”
“聲稱毫無瓜葛的情況確實存在。”
“隻是我不解的是——”
“這也是多數漢中官員的疑惑——”
“達康同誌的女兒自初中起便赴海外求學。”
“大家清楚,高昂學費非普通家庭能承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以他們夫妻的收入水萍來看,顯然難以負擔。”
“若說他完全不知情,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我不相信這種說法。”
“考慮到李達康的性格,我相信他絕不會親自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