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還記得嗎,李書記?”
京州市會議室。
關於紀律檢查的座談會上,
孫書記轉向李達康質問道:
“李書記,當時是您讓我顧全大局,不讓我深入討論。”
“但今天,我想先問一句,我能否自由發言?”
李達康聞言臉色陰沉,會場氣氛頓時緊張。
張樹立在旁觀察,心中了然。
李達康自然明白其中緣由。
五分鐘後,
李達康打破沉默,凝視孫書記說道:
“行,孫書記,您可以暢所欲言。”
“不過我得提醒您。”
“說話要實事求是、就事論事。”
“彆一開口就是高書記、李書記、王書記。”
“這個山頭那個派的。”
“這樣不好。”
孫書記語氣萍和地說道:“好的,李書記。”
“同誌們,剛才紀尾的張樹立書記已經就陳清泉的問題向大家做了通報。”
“今天我想說的是,陳清泉不僅存在這些問題,還涉嫌違法。”
“我不知道紀尾是否知情,知不知道具體細節?”
李達康一聽,立刻瞪大眼睛盯著張樹立。
張樹立神情嚴肅,迅速回應道:
“確實有一些群眾舉報,網上也有一些議論。
我們打算進一步核實後,向市紀委做專題彙報。”
孫書記早有準備,直接說道:
“好的,樹立同誌。
現在我也給你們提供一些情況,請紀尾展開相關調查。
我市中院至少有兩名法官與陳清泉存在利益往來,其中有個叫金月梅的,是陳清泉親自安排進中院的。
網上說她是陳清泉的情人。
就是在她的配合下,按照簡易程序,山水集團非法獲取了原屬於大風廠工人的一部分股權,導致社會不穩定,甚至引發了‘一一六’事件。”
孫書記神情凝重,敲了敲桌子,繼續說道:
“同誌們,若隻是生活作風問題倒也罷了。
但陳清泉的行為不僅僅是嚴重,更是嚴重的違法行為,涉嫌職務犯罪。
有些事情無需多想,憑良知就能判斷對錯。
陳清泉和他的相關法官居然做出這種極其荒唐的判決。”
李達康見張樹立如此肯定,便厲聲問道:
“到底有多荒唐?你詳細說明一下。”
孫書記沉穩地回應道:“李書記,各位同誌。”
“今天我要談三個案件,”
他說,“這些都是群眾持續關注的問題。”
“首先是大風廠員工的股權糾紛案。”
“我相信大家對此並不陌生。”
“大家都了解吧。”
隨後,孫書記詳儘講述了這三個冤假錯案的情況。
顯然,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其中存在問題。
因此,他總結道:“像陳清泉這樣濫用職權的行為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據群眾反映,陳清泉利用關係網操縱司法判決來謀取私利。”
“有理沒錢?那你就輸了。”
“有理無錢就彆想獲勝。”
“本市兩家經濟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與陳清泉的利益法官聯手牟利。”
李達康聽完後臉色陰沉,轉向張樹立問道:“剛才提到的情況,都有群眾舉報嗎?”
張樹立回答說:“確實如此,這些問題群眾一直在舉報。”
“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
李達康聞言起身,拍案而起,語氣激動地說:“眾所周知,那麼請問,公萍正義何在?法律的威嚴又在哪裡?難道我們都沒有失職嗎?我們失職了!我是這個團隊的負責人,首先是我作為書記失職,嚴重失職!”
會議室內陷入一片寂靜,張樹立和其他們驚訝地看著憤怒的李達康。
李達康坐下後,罕見地用萍和的語氣對提出質疑的孫書記說道:“孫書記,在上次會上……”
“你之前提起過陳清泉的事。”
“我當時沒太重視這件事。”
“沒想到陳清泉的事情這麼嚴重。”
“我知道你跟他在工作中有過摩擦。”
“為了維護團結。”
“所以我阻止你繼續說下去。”
“現在看來,我確實該承認錯誤。”
“是我的疏忽和武斷導致了問題。”
“我必須反省。”
孫書記也謙虛地回應:
“李書記,這不能全怪你。”
“你有你的考量,我能理解。”
“畢竟我年紀大了,即將卸任。”
“但你還要繼續工作,必須以大局為重。”
李達康臉上露出笑意,真誠地說道:
“大家都要顧全大局啊。”
“顧全大局絕不是包庇違法亂紀的借口。”
“我相信高育良書記不會縱容這種行為。”
“同誌們,我們需要認真對待。”
“世上最怕的就是認真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