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那樣複雜的環境下,"
"嶽飛確實是個特例。”
"其他將領都在貪墨軍餉,"
"而他總是用自己的俸祿,"
"供養手下將士。”
"因此嶽家軍所向無敵,"
"品德操守也無可挑剔。”
"他一心想要洗刷靖康之恥,"
"迎接被俘虜的二帝南歸。”
"但嶽飛從未考慮過,"
"二帝歸來後,當今聖上趙構該如何自處?"
聽罷此言,鐘小艾感慨道:
"難怪老師說嶽飛情商不高。”
"他顯然沒理解趙構的想法。”
侯亮萍則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嶽飛不願揣測聖意。”
高育良評價道:
"若真是如此,"
"那就是自尋死路。”
"亮萍,你可曾想過沙瑞金書記為何安排你回京?"
侯亮萍回答:
"不知,我沒想過這個問題。”
鐘小艾冷嘲熱諷:
"瞧你這態度,就是不揣測上意的表現。”
高育良點頭讚同:
"對,小艾說得對。”
"你這樣聰明的人,卻不肯在這方麵用心。”
"今天我直言相告,"
"你就像當年的嶽飛,隻知埋頭苦乾,"
"卻不知聖意所在。”
"你知道沙瑞金心中所想嗎?"
"他的目的並非扳倒誰。”
“並不是要削弱漢東的反腐態勢。”
“但你一味埋頭向前,毫無策略。”
“遇到障礙就硬碰硬。”
“不懂得靈活應對。”
“步伐太快,已經擾亂了自己的布局。”
侯亮萍依舊堅定地說:
“高老師,情況真的有這麼糟糕嗎?”
“我隻是依法辦案而已。”
高育良回應道:
“確實依法行事了。”
“但上下左右都得罪了。”
“謠言已經傳開。”
“想要置你於死地的人不少。”
“雖然有些言過其實,但確實如此。”
“討厭你的人遠超你的想象。”
侯亮萍點頭承認:
“對對對,絕非少數。”
高育良繼續勸誡:
“所以,若未來官複原職。”
“務必調整辦案方式。”
“切勿莽撞行事。”
“尤其避免給人留下可乘之機。”
“否則最後可能反受其害。”
“畢竟辦案無錯。”
“多數時候仍需謹慎,綜合考量。”
“這方麵可以向老季學習。”
“多彙報工作,減輕自身壓力。”
——新人求支持,求鼓勵!
漢東高育良家中。
聽罷高育良的話,侯亮萍輕蔑回應:
“依您的意思,莫不是讓我無端蒙冤?”
鐘小艾在一旁提醒:
“高老師是在善意提醒。”
“你自己好好想想,高老師並非危言聳聽。”
“他說的很有道理。”
隨即,高育良再次開導:
“亮萍,彆太過悲觀。”
“我們辦案的熱情不能丟。”
“並非所有事都這般複雜。”
“如今的國家已非南宋可比。”
“你已不再是當年的嶽飛。”
“我是我們組織領導下的一名人民檢察官。”
侯亮萍笑著回應:
“高老師,您又要講辯證法了吧。”
高育良肯定地回答:
“那是自然。”
“辯證法與唯物論,是我們學習的哲學根基。”
“彆太情緒化。”
“凡事都看開些。”
“若想回去,我就找沙書記談談。”
“至於舉報線索,就不用管了。”
“原則很簡單,疑罪從無。”
“或者不想回去也行。”
“可以。”
“那就再等等。”
“如果能結了這案子,那最好。”
“要是結不了,咱們再商量下一步。”
侯亮萍答道:
“回去倒也可以,但必須把事情弄明白。”
“千萬彆留隱患。”
“我一生清白,怎能在漢東留下汙點。”
高育良笑著說道:
“亮萍,這點你儘管放心。”
“絕不會給你添麻煩。”
“老師自會妥善處理。”
“相信你的簡曆會得到高度評價。”
說完,侯亮萍起身道:
“高老師,無論如何,我都得謝謝您。”
隨後向高育良鞠了一躬。
高育良笑著說:
“好了,不必客氣。”
“快坐下,咱們吃飯。”
飯後,侯亮萍借故與鐘小艾離開。
出門後,侯亮萍隻讓鐘小艾陪他散步。
畢竟,在今天的飯局中,他已認定高育良是幕後針對他的人。
高育良還跟他做交易,希望他離開。
如今,侯亮萍確信高育良有問題。
而高育良隻是單純希望他走,因為他實在令人厭惡,毫無吸引力,卻被侯亮萍誤解了。
走出小區後,鐘小艾挽著侯亮萍的胳膊問:"陪我散步,是不是有什麼心事?"侯亮萍輕笑了一聲:"你難道就沒有感慨?"鐘小艾回答:"當然有,錐心之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侯亮萍感慨道:"他是我的啟蒙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