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許大茂等人進入了森林。
走了半個多小時,終於看到前方的變化。樹木不再密集,還傳來了機器的轟鳴聲。
“同誌們,快看,那是不是露天煤礦!”
老羅激動地喊道,總算是找到了,差點以為要迷路了。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然後看向許大茂,他猜對了,誰能想到露天煤礦竟然藏在森林裡。
這次真是開了眼界。
所有人都覺得不虛此行,僅僅看到露天煤礦就已經值得了。
“咱們快走吧,時間很寶貴,同誌們!”
團長加快腳步,想儘快看到煤礦全貌,並且和負責人聊聊,想知道為什麼要把煤礦建在森林裡。
所有人情緒高漲,隻有許大茂不急,依舊走在最後。
跑在前麵也無濟於事,他看了又有什麼用?最終做決定的人是團長。
他們到達了礦場開采點,負責人早已等候多時,心中滿是疑惑。
漢克和其他兩人為何沒跟來?計劃分三步走:一、觀察團初到,難以想象煤礦藏於森林,必感震驚;二、得知露天煤礦實則位於森林深處,再次震驚;三、到達礦場,先進設備持續震撼。
經過反複討論,此方案成功率頗高,旨在不斷衝擊觀察團的感官,加深印象。負責人見觀察團靠近,不得不迎上前。
雖不知外部有何變故,但計劃仍需推進。“歡迎諸位參觀露天煤礦,這裡裝備最新。”負責人熱情邀請。
張翻譯與負責人溝通後,將結果告知團長。“我們出發吧,邊行邊聊。”
負責人笑容滿麵,自信於先進設備的真實可靠。張翻譯向團長傳達信息後,團長點頭回應,示意眾人知曉安排。
老羅巡視隊伍,確認無遺漏。忽見許大茂落在後方,遂催促其加速。
“小許同誌,你是年輕人,怎能落後?快往前趕。”老羅揮手下令。
許大茂立刻加快步伐,邊走邊吃牛肉乾充饑。幸虧隨身攜帶,以免體力不支。
吃多了口渴,空間裡沒買汽水,隻有酒。
負責人走在最前,帶領觀察團來到礦場邊緣,讓大家感受科技的魅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轟鳴的機器聲中,工人們正忙碌地采礦。機械速度極快,遠超人力。
放眼望去,數百台機器在工人的操控下高效作業。觀察團團長目睹此景,內心震撼。
負責人觀察著眾人表情,心中滿意。他們震驚正是目的,但效果似乎不夠理想,得回去問問漢克他們。
“我們礦場雖有兩千工人,但年產量可達五千萬噸。”
負責人語氣輕鬆,翻譯後震撼全場。
五千萬噸!這相當於需要十六萬人才能完成的產量。
觀察團成員低聲議論:
“五千萬噸,真有這麼多?”
“看那些機器,一台抵多少工人啊!”
“這次沒白來,一定要記下這情況。”
團長也激動不已,若能擁有這般技術該多好。
負責人注意到人群中平靜的許大茂,心中不滿。這樣震撼的場麵,他居然毫無反應?
“先生,您對此有何看法?”
負責人不悅,主動上前詢問許大茂。
直接質問對方,非要讓他承認煤礦的優勢不可。
\"我覺得挺好,隻是不適合我們。\"
\"我們的露天礦太少,這機器用不上,而且價格又高,不如自己仿製一個結實耐用的。\"
許大茂坦誠作答,這是負責人交代過的,所以直言不諱。
這種要求,許大茂自然會儘力滿足。
聽完翻譯的話,負責人的笑容漸漸消散。
打人不打臉,許大茂點中了關鍵問題:用不上、太貴。
觀察團那邊,團長和老羅等人若有所思,確實,東西雖好,但不適合我們,那有什麼用?
這麼一想,對露天煤礦的熱情減退,內心的震撼也隨之消失。
我們的情況不同,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看來這位漢斯先生不太行。
負責人看在眼裡,心中十分著急。
\"使用我們的設備,用工少!\"
負責人還想掙紮,不能讓節奏被帶偏。
\"但我們用不上。\"
許大茂再補一記重拳,誰讓你做得這麼貴。
\"我們的煤礦采完就恢複植被,你看外麵的森林,都是我們種的!\"
負責人據理力爭,強調環保!
用他們的技術,可以保護環境!
\"但我們用不上!\"
許大茂懶得搭理,抱歉,我們隻想賺錢。
對一群急需資金的人來說,談環保簡直是天方夜譚。
無論煤礦負責人說得多麼動聽,許大茂隻有一句話:
用不上,真的用不上。
旁邊,觀察團其他人也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的設備固然優質,但不符合當前需求。
環保固然重要,但我們哪有能力一邊采礦一邊保護環境。
再說地域廣闊,需要的設備太多,根本不可能全麵推廣。
\"小許同誌說得有理,差點忘了最重要的事!\"
\"白高興一場,本以為能學到不少經驗。\"
“這話可不能這麼說,我們還是能從中汲取不少經驗的,這一趟沒白來!”
……
眾人低聲交談,團長和老羅等人想法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