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紀委信訪舉報中心那間永遠彌漫著紙張和消毒水混合氣味的辦公室裡,值班員小張揉了揉因長時間盯著屏幕而發酸的眼睛,正準備起身倒杯水。就在這時,內網舉報係統後台突然連續彈出了三條新信息提示音,來源均標注為“匿名”。
小張皺了皺眉,點開第一條。
標題觸目驚心:《實名舉報雲峽區委書記秦風大搞“政績工程”,罔顧民生,瘋狂舉債!》
內容洋洋灑灑數千字,條理清晰得近乎專業:
指控一:長河智慧農業項目二期巨額虧損!列舉所謂“內部數據”,稱該項目實際運營成本遠超預算,政府補貼已成無底洞,所謂“高科技”實為麵子工程,根本無力帶動農民增收附模糊的疑似財務報表截圖)。
指控二:雲棲穀文旅項目涉嫌違規征地、強拆逼遷!稱山海文旅集團勾結區政府,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強征村民林地,對“釘子戶”斷水斷電,甚至雇傭社會人員恐嚇附幾張光線昏暗、人物模糊的所謂“強拆現場”照片)。
指控三:“陽光監督”平台實為操控輿論工具!稱平台數據可後台篡改,所謂“民意”實為官方篩選,對真正反映問題的留言進行刪帖、屏蔽,製造虛假繁榮景象附幾張被標注“已刪除”的留言截圖)。
核心結論:秦風為個人仕途,不惜透支雲峽未來財政,大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用“陽光監督”粉飾太平,實為“新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典型!
小張倒吸一口涼氣!這舉報信邏輯嚴密,看似“證據”詳實,直指秦風施政核心!他立刻點開第二條匿名舉報,內容大同小異,但側重點在質疑“河灣農光互補項目”騙取國家補貼,技術路線造假。第三條則聚焦“智慧物流園土地調規”,指控秦風與“雲鏈科技”存在利益輸送,犧牲省屬國企利益為私人企業牟利。
三條舉報,如同三支塗滿劇毒的冷箭,從不同角度,精準射向雲峽區當前最核心、最亮眼的幾大項目!目標明確——摧毀秦風“破網清源”後重建的政績根基!
幾乎在省紀委收到舉報的同時。
一個名為“北江民聲觀察”的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雲峽狂飆:是發展奇跡還是債務陷阱?》的深度“調查”文章。
文章文風老辣,極具迷惑性:
開篇以“憂國憂民”的口吻,讚歎雲峽表麵變化,隨即筆鋒一轉,拋出核心質疑——“如此大規模、高強度的建設,錢從哪來?”
文章巧妙引用“不願透露姓名的財政專家”觀點,暗示雲峽區隱性債務風險極高,可能遠超警戒線。
重點渲染“長河二期運營困境”和“雲棲穀征地糾紛”,將舉報信中的模糊“證據”進行“深度解讀”和“合理推測”,配上極具衝擊力的標題黨圖片如堆積如山的建築垃圾旁哭泣的老人)。
文章最後,將矛頭直指秦風個人:“一位深諳‘形象工程’之道的年輕書記,正用雲峽的未來為自己的仕途鋪路。‘陽光監督’的光環下,是巨額債務的陰影和失地農民的眼淚!”
文章迅速被多個打著“獨立”、“深度”旗號的網絡自媒體賬號轉發,標題一個比一個驚悚:《雲峽神話破滅?》《秦風:下一個孫凱?》《陽光下的債務黑洞!》……如同病毒般在互聯網上擴散開來。評論區迅速被水軍占領,充斥著“嚴查秦風!”“還我土地!”“反對政績工程!”等煽動性言論。
玉河市“民聲在線”論壇的“雲峽板塊”,突然湧入大量新注冊賬號。
這些賬號如同訓練有素的工蜂,整齊劃一地發布著內容相似的帖子:
“我是河灣村村民!農光互補項目占了我們的地,承諾的分紅一分沒見!騙子!”
“雲棲穀強拆我家祖墳!政府不管!天理何在!”
“長河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心老板和官老爺勾結!”
“陽光監督平台舉報村乾部貪汙,信息秒刪!這就是秦風的陽光?”
帖子內容粗糙,缺乏細節,甚至地名、人名都對不上號,但勝在數量龐大,短時間內刷屏了整個板塊。不明真相的網民被這“海量”的控訴所裹挾,開始跟帖質疑、聲討。論壇管理員刪帖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新帖湧出的速度,整個板塊瞬間烏煙瘴氣,充斥著戾氣和被刻意引導的負麵情緒。
長河鎮,河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