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陽穿透省委大院七號樓的花崗岩廊柱,在冰冷的大理石地麵投下斑駁光影。秦風推開政研室厚重的防磁門,中央空調的低鳴在空曠中格外清晰。他駐足工位前,昨夜撒落的長河新米在晨光中泛著溫潤光澤,搪瓷缸沿“勞動光榮”的紅字被茶漬暈染,像一道未愈的傷疤。桌角那份《智能治理模型白皮書》扉頁上,墨跡已乾:“模型測不出民心溫度,算法算不準人間疾苦”。
第一章:塵封的脈絡
檔案庫在地下三層。秦風穿過三道氣壓密封門,陳年紙張的黴味混著鐵櫃的鏽氣撲麵而來。慘白燈光下,管理員周小芹從故紙堆中抬頭,老花鏡滑至鼻尖,灰白發髻鬆散挽著。
“秦處長,主任交代過。”她枯瘦手指敲擊鍵盤,屏幕幽藍光映亮皺紋,“最高權限給您開了。”
數據庫如沉睡巨鯨蘇醒:
《南江縣域改革十年評估20072017)》
《深改試驗區政策演進圖譜》
《數據模型爭議檔案彙編》
秦風點開最後一份。加密文檔如迷宮展開:
第17頁批注朱紅:“柳雲峰團隊主張剝離主觀變量”
第89頁粘著泛黃便簽:“陳國華附2015青河假種子案手寫證詞”
末頁夾著半張電費單:邊緣焦黑,背麵鉛筆寫“38萬度電的謊言”
“十年前錄入這些時,柳副主任剛引進海外人才計劃回國。”周小芹遞過老花鏡,鏡片反光遮住眼底波瀾,“現在他建的模型,能把假種子包裝成‘產業升級陣痛’。”
秦風撫過焦痕:“火?”
“舉報人家裡電路老化起火。”她合上檔案櫃,鐵門撞擊聲在庫房回蕩,“數據不殺人,但能借刀。”
第二章:茶台棋局
紫砂壺嘴白氣嫋嫋。張明遠將電費單殘片置於茶盤:“老戲碼了。柳副主任的‘智能沙盤’能推演千萬條改革路徑,唯獨算不準人心。”茶台暗格滑開,取出一本皮質筆記。
《張力田野劄記1983)》
扉頁鋼筆畫著改製犁具,旁注:“小崗村王老漢增產三成未入報表”。
最新頁貼著長河鎮稻浪照片,墨跡未乾:“秦風破網,方見真糧”。
“林書記的習慣。”張明遠指腹摩挲紙頁,“真正的改革密碼,不在數據庫裡。”壺中茶水注入杯盞,漣漪蕩碎倒影,“昨夜柳副主任的紅旗車,去了金融街79號。”
秦風抬眼:“‘清道夫計劃’?”
“那棟樓裡有家私募基金,年化收益280。”金絲眼鏡後寒光一閃,“巧的是,青河草莓基金窟窿剛好兩千八百萬。”
第三章:泥土方程
農研所試驗田翻湧稻浪。陳國華褲腿沾滿泥漿,將枯秧苗拍在秦風掌心:“看看柳副主任說的‘落後產能’!”
苗稈斷麵蛀孔滲著黑水。
“不是病,是毒。”他挖起團黑泥,“假種摻了腐蝕劑,專爛稻根!”中山裝口袋掏出筆記本,內頁塑料袋裹著幾粒黑色藥丸。
“數據?這才是數據!”指甲縫泥屑簌簌掉落,“我在青河蹲了半月,老孫頭才敢給我這個。”筆記本末頁,血指印按在欠條上:“孫富田借三萬買種,絕筆。”
秦風凝視指紋螺旋:“這些進得了政策模型?”
陳國華冷笑:“柳副主任的算法裡,這叫‘自然淘汰率’!”他突然踹翻籮筐,黴變稻穀傾瀉如瀑,“可莊稼漢的命,不是小數點!”
第四章:數據深淵
機房藍光吞噬人影。秦風將枯秧苗放上控製台,苗葉在鍵盤留下泥痕。
“主觀變量清洗暫停了。”羅雅聲音從數據流深處傳來。屏幕上參數瀑布中,一行紅標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