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秦風讓楊小波通知名單上的幾位候選人員,依次來辦公室“簡要彙報對文旅方案相關環節的初步構想”。彙報順序由楊小波隨機安排。
張濤第一個進來。西裝筆挺,發型一絲不苟,彙報時聲音洪亮,充滿自信。他大談特談如何邀請知名媒體、如何與大型旅遊公司合作、如何打造“網紅打卡點”,對“史料征集”的理解是如何挖掘“名人軼事”、“傳說故事”來豐富旅遊趣味性。對於“衛生保障”,他強調的是如何選擇“有資質、有信譽”的大型餐飲企業入駐。
秦風聽完,肯定了幾句:“思路很開闊,很有市場意識。”便讓他離開。張濤誌得意滿地走了。
秦風在他名字旁又加了一個問號。此人心思活絡,善於鑽營,可用,但絕不能用於核心敏感環節。
趙強第二個進來。白大褂熨得平整,彙報條理清晰,數據引用準確。但他全程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引發聯想的詞彙,將“衛生保障”嚴格限定在“餐飲從業資格檢查”、“公共場所消毒規範”等技術層麵,絕口不提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當秦風故意問及“如何應對沿線居民可能的既往健康疑慮”時,他明顯停頓了一下,然後謹慎地回答:“應以官方發布的疾控大數據為準,避免聽信個彆傳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秦風麵無表情地讓他離開。劉玉鳳的回複短信也到了:“趙強三年前因堅持上報某化工園區周邊兒童呼吸係統疾病聚集性病例,被認為‘影響投資環境’而調離一線。”
秦風在趙強的名字上,劃了一條重重的刪除線。此人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早已被磨平了棱角,甚至可能已成為某種意義上的“衛道士”。
李芸最後一個進來。穿著樸素,懷抱一摞舊檔案袋,神情有些緊張,甚至不敢直視秦風。但一開始彙報,她的語氣就變了:“秦副市長,我認為‘史料征集’不能隻找光鮮的‘名人故事’,更應該關注普通人的生活變遷,特彆是與環境變化相關的實物證據和口述曆史。我初步梳理了檔案館庫存裡可能相關的影像檔案線索,包括一些…可能被認為‘不美觀’但真實反映不同時期江岸麵貌的照片。我還建議征集沿線老居民的家用老照片、老日記,甚至…老病曆。”
說到“老病曆”時,她聲音低了下去,但很清晰。談到“衛生保障”,她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除了常規檢查,是否可以考慮…秘密采集一些沿線土壤、水體、甚至農產品的本底樣本?作為曆史數據保存,以備未來可能需要進行的…長期健康效應追蹤研究?”
她說完,不安地低下頭,仿佛說了什麼大逆不道的話。
秦風沉默地看著她,良久,開口:“李科長,你的想法很…獨特,也很大膽。可能會遇到阻力。”
李芸抬起頭,眼神帶著一種學者般的執拗:“秦副市長,曆史…首先是真實的。如果方案不需要真實,那我可能不適合。”
秦風點點頭:“好,我知道了。你先回去等通知。”
門關上後,秦風在李芸的名字上,畫了一個圈。然後,他拿起筆,在名單末尾,添上了一個名字:楊小波牽頭協調)。
夜幕降臨,辦公室隻剩下秦風一人。他最終敲定了名單:
史料征集組:組長李芸檔案館),副組長楊小波負責外勤協調與安全)。
沿線保障協調組:組長由劉玉鳳指派一位信得過的衛健委乾部,副組長楊小波負責信息彙總與報告直達)。
張濤被安排進了“宣傳推廣組”,趙強被完全排除在外。
他將名單鎖進保險櫃。然後,他叫來了楊小波。
“小波,這份最終名單和分工,你親自送給劉市長過目,聽取她的意見。”秦風遞過一個密封的信封,“然後,你去找一下檔案館的李芸科長,把這個交給她。就說…這是市裡對她專業精神的肯定,希望她放手去乾,求真務實。”
他遞給楊小波的,是一枚小小的、仿古的黃銅書簽,上麵刻著兩個字:“求是”。
楊小波接過書簽和信封,重重點頭,眼神明亮而堅定。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也真正走進了核心圈層。
“秦副市長,我一定辦好。”
喜歡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請大家收藏:()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