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符成功了嗎?”
營帳外周瑜早已等候多時。
“成功了,袁術答應給我一萬步卒,還將我父親曾經的部下也都還給我了。公瑾,你我二人終於可以大展宏圖了。”
孫策笑嗬嗬的勾住周瑜的肩膀,兩人有說有笑的朝著點兵台走去。
……
就在袁術滿心歡喜地將玉璽捧在手心裡細細把玩之時,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緊接著楊弘和閻象兩人掀開帳簾走了進來。
“這……這竟然是傳說中的傳國玉璽!”
閻象一眼瞥見袁術手中之物,頓時滿臉驚愕,忍不住失聲高呼起來。
一旁的楊弘見狀,反應極快,立刻滿臉諂媚地向袁術拱手作揖道。
“恭喜主公,賀喜主公啊!如今主公得到此等寶物,不正應了那句古話——受命於天嗎?”
說完,還不忘微微躬身,以示敬意。
袁術原本就因為得到玉璽而心情大好,此刻聽到楊弘這番阿諛奉承之詞,更是心花怒放,得意洋洋地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說得好!本公袁術便是這天命所歸之人!”
他一邊說著,一邊將玉璽高高舉起,讓其在陽光下閃耀出奪目的光輝。
楊弘眼見袁術如此高興,心中暗喜,連忙趁熱打鐵又說道。
“主公您看,《春秋讖》中有言:‘代漢者當塗高’。而主公您名術,字公路,這‘術’與‘塗’同音,‘路’又與‘高’相近,豈不是正好應了這一預言嘛。”
袁術聽得頻頻點頭,對楊弘的這番解釋極為滿意,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
“嗯,不錯不錯!還有呢?”
楊弘眼珠一轉,接著說道。
“再者,汝南袁氏乃是出自陳國,乃是上古聖王舜的後裔。而如今天下局勢變幻莫測,赤氣久已衰弱,黃家應當興起。主公身為袁家子弟,理應順應天時,登基稱帝才是啊!”
這其中的含義便是,相傳劉邦乃是赤帝之子下凡轉世。而在五行學說當中,大漢王朝被視為屬火之運。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火能生土。
ps:五德終始說:是中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的曆史觀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德”的周而複始的循環運轉。鄒衍常常以這個學說來為曆史變遷、王朝興衰作解釋。
中國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的曆史觀。“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種德性或性能。“五德終始”指這五種性能從始到終、終而複始的循環運動,鄒衍以此作為曆史變遷、王朝更替的根據。
早期的五行學說,經春秋時期的“必有勝”、墨家學派的“毋常勝”交相勝)到鄒衍發展為“五德終始”、循環相勝的觀點。鄒衍說“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文選》李善注引)。又說:“代火者必將水”“數備將徙於土”《呂氏春秋·應同》)。他認為虞舜)、夏、殷、周的曆史是一個勝負轉化的發展過程。它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勝而具有階段性,又按照始於土、終於水、徙於土的循環往複而具有周期性,“陰陽消息”的矛盾運動推動著“五德轉移”,又決定著“並世當世)盛衰”。在木勝土、金勝木、火勝金、水勝火的每一發展階段都存在著陰陽兩種勢力的矛盾和鬥爭。兩者交爭,“勝者用事”,曆史屬於鬥爭中的勝利者。而這種五德相勝又是被機械的周期律預先決定的,“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認為王朝的興起必有天意符瑞作為象征和驗證。這種天人感應論是為周秦之際的新興統治勢力服務的,故“鄒衍以陰陽主運顯於諸侯”。五德終始說具有深遠的影響,明代有“奉天承運皇帝”一說,所謂“承運”,即繼承某一“德”運。
“大善!”
袁術越聽越覺得滿意,不禁興奮地拊掌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哈……我要登基稱帝!我袁術乃天命所歸之人!”
袁術突然大手一揮,豪情萬丈地宣布了自己的決定。
“主公,萬萬不可啊!現在時機尚未成熟,主公仍需厲兵秣馬,不斷積蓄力量,以待天時地利人和皆備之時方可行動。切不可因一時衝動而誤了大事啊!”
原來是閻象,他見袁術已被楊弘的吹捧衝昏頭腦,心急如焚,連忙站出來勸諫。
可是袁術哪裡聽得進去?他毫不客氣地打斷了閻象的話,不耐煩地揮揮手說。
“你不必再多言!我心意已決!張勳可曾將壽春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