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事關國運,"秦王終於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寡人必須為大秦考量,安撫天命。"
蒙武聞言,還欲再次求情,卻被秦王一個手勢製止。
"然而,"秦王話鋒一轉,"李明衍在成蟜之亂中曾利用水渠之勢救駕有功,可見其與水之間確有非同尋常的關係。若直接斬殺,恐怕反而違背水德的意誌。"
這番話讓殿內眾人麵麵相覷,不知秦王究竟何意。
秦王目光如炬,掃過殿內眾人:"寡人決定,判李明衍終身下獄,不得釋放。但念其有功,免於體刑,隻需嚴加看管,不得與外人接觸居住。"
這個判決出乎所有人預料。終身監禁雖然嚴厲,但避免了立即處死的命運,給了李明衍一線生機。
蒙武心領神會,知道這是秦王暗中保護李明衍,避免他被政敵所害。他趕緊叩首謝恩:"謝王上開恩!"
鄒衍眉頭微皺,似有不滿,但也不便公然反對秦王決定,隻得躬身行禮:"老朽遵王命。"
趙易則麵色陰晴不定,顯然沒想到事情會出現這樣的轉折。
會審結束,李明衍被帶出殿外,準備送往專門的囚室。路過秦王身側時,他似乎聽到一聲極輕的歎息,但回首已不見秦王身影。
審判結束後,李明衍被兩名衙役押往新的囚室。與地牢的陰暗潮濕不同,這間囚室位於廷尉署的偏院,雖然同樣鐵窗高牆,卻乾燥寬敞許多,甚至還有一張簡陋的木床和一張矮案。
李明衍心知肚明,這是秦王暗中開恩。雖然終身監禁的判決猶如晴天霹靂,但至少保住了性命,這已是不幸中的萬幸。然而,想到涇水之渠的未完工程和被迫中斷的水利事業,他仍心如刀絞。
兩名衙役離去後,囚室陷入一片寂靜。李明衍疲憊不堪地坐在床沿,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腰背上的鞭傷仍在隱隱作痛,提醒著他這幾日的非人折磨。
"叩叩叩。"三聲輕叩門聲響起,接著傳來鑰匙轉動的聲音。
李明衍警覺地抬頭,隻見一名身著黑色官服的中年男子獨自步入囚室,手中提著一盞青銅燈,燈光映照下,那張剛毅的麵容赫然是剛才主持審判的新任廷尉。
"不必多禮。"廷尉見李明衍欲起身行禮,抬手製止,"此處無人,免去繁文縟節。"
他放下燈,隨手關上牢門,走到李明衍對麵坐下,目光炯炯地打量著他,眼中竟帶著幾分審視與探究。
"李明衍,"廷尉開門見山,聲音低沉而有力,"你可是李冰之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沒來由的一問,如同一道驚雷劈在李明衍心頭!他猛地抬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廷尉何出此言?"李明衍心頭劇震,強裝鎮定反問。
廷尉從懷中取出一物,在燈光下晃了晃——那是一枚青銅小印。這枚小印正是李冰在李明衍入關中時的信物!
"此印乃是搜檢你隨身物品時所得。"廷尉將小印放在桌上,輕輕推到李明衍麵前,"此印非同尋常,乃李氏家族祖傳信物,世代相傳,隻有嫡親子輩才能持有。"
廷尉的目光變得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我與李冰是世交故舊,對這枚印信再熟悉不過。"
李明衍呆立片刻,隨即恍然大悟。當年李冰贈予這枚小印時曾說過:"關中故交見此印,必當相助。"當時他隻當是李冰對都江堰圓滿完工的獎勵,沒想到這小小一物,竟蘊含如此深意。
"廷尉,"李明衍定了定神,坦誠相告,"在下並非李冰之子。此印確是李冰大人所贈,但那是因為在下在都江堰工程中略儘綿力,李郡守才賜予以示鼓勵。"
廷尉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但隨即又帶著懷疑:"李冰一生謹慎,尤其看重家族傳承。此印代表李氏血脈,尋常幕僚助手,斷不可能獲贈。除非..."
他話鋒一轉,目光灼灼:"除非你在李冰心中的地位,不亞於親生子嗣。"
這番話讓李明衍觸動良深。他回想都江堰時光,李冰對他確實格外關照,言傳身教,傾囊相授,待他亦師亦父。特彆是李二郎遇難後,李冰對他的關愛似乎更甚從前,卻又總帶著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哀傷。
"郡守當年確實待我非同一般,"李明衍聲音低沉。
廷尉眼中閃過一絲悲慟,"李冰一生最為痛心之事,莫過於愛子早逝。"
他仿佛陷入了回憶:"當年他來信與我告知李二郎為救蜀地百姓而殉難的消息,我很為他擔心。"
"然而他說自己已然振作起來,命人將李二郎的事跡廣為傳頌,並加倍投入都江堰工程。"廷尉目光重新聚焦在李明衍身上,"因為他找到了一個可以傳承其衣缽的人。"
李明衍聽得心頭發緊,喉頭微微哽咽。
廷尉見李明衍動容,語氣緩和了幾分:"無論你是否李冰血脈,隻要持有此印,在我眼中,就是李冰嫡傳後人。李冰在蜀,我在關中,多年未見,卻情同手足。今日我能助你,也算是了卻一樁心願。"
他站起身,鄭重其事地行了一禮:"老友之後,理應照拂。"
李明衍連忙起身還禮:"多謝廷尉厚愛。"
"不必多禮。"廷尉擺擺手,麵露憂色,"你此次遭遇,非同小可。鄒衍與趙易勾結,挾"水德"之名行陷害之實,背後定有更大謀算。"
他壓低聲音道:"秦王暗中庇護你,但也不得不顧及朝局平衡,故而判你終身監禁。但你放心,我已接王命暗中關照,你在獄中不會受苦。"
"王上聖明!"李明衍由衷感激。
廷尉點點頭:"你且安心在此養傷修身。待時機成熟,或有轉機。"說罷,他從袖中取出一個小包袱,放在桌上,"此中有傷藥、書簡及筆墨,可解牢中寂寞,平日所需,差使獄卒即可。"
說完,他向李明衍點頭示意,便轉身離去,留下李明衍獨自一人,陷入深思。
夜深人靜,囚室內唯有一盞油燈孤獨地燃燒著。李明衍靠坐在床頭,借著微弱的燈光,翻看著廷尉留下的書簡。除了幾卷《管子》《墨子》等水利要籍外,還有當時李冰留給他的一封信,那封信的最後一段,字跡蒼勁有力!
"明衍賢侄:道阻且長,唯有堅守本心,方能水到渠成。都江之水,泮聲依舊;蜀道之難,終將坦途。餘生已矣,衣缽托付,願子勿忘治水安民之初心。"
再讀這封信,李明衍淚流滿麵。他終於明白衣缽托付這句話的份量,李冰不僅是將他視為弟子,更是將他當成了精神上的傳人,寄托了對逝去愛子的所有期望。
而他,卻在當時因為種種思量,始終與李冰保持著一定距離,未能真正敞開心扉,與這位可敬的長者深入交流。
"我本可以多陪他說說話,多聽聽他的教誨,多了解一下他的過去..."李明衍內心充滿後悔。
"亂世之中遇到您,是我最大的福分,卻被我辜負至此..."李明衍泣不成聲。
喜歡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請大家收藏:()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