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中的警告意味不言而喻。李明衍識趣地點點頭,不再追問,轉而將注意力放回水道係統上。
"若我沒猜錯,這套水圍係統不僅僅是防禦,還兼具反擊之效。"李明衍沿著藍線走動,手指在空中勾勒著某種軌跡,"這些水道的設計,不僅能阻敵前進,還能在關鍵時刻引水衝擊敵軍,達到以水代兵的效果。"
張耳的表情變得複雜起來,既是驚訝於李明衍的洞察力,又有幾分警惕與不安。他望向李明衍的眼神中,認可已經悄然浮現,卻又摻雜著對外人的本能戒備。
"李先生當真是行家。"張耳語氣中的敵意減輕了不少,轉而多了幾分審視與評估。
魏般見狀,急忙把握時機,向李明衍躬身一禮:"李先生,或許有些唐突,但我們確實需要在第一時間得到您的幫助。多年來,水圍係統存在幾處技術難題,始終無法解決。先君離世後,我等雖儘心完善,卻總覺捉襟見肘,不得要領,工程已停滯數年。若能請先生賜教,對我魏國而言,實乃莫大的幸事。"
張耳聽聞此言,先是皺眉,但當他再次審視李明衍指出的那幾處缺陷時,眉頭漸漸舒展。他沉默片刻,終於放下了戒心:"魏兄所言極是。李先生既通水理,又能一眼看出我等多年未解之困,想必有獨到見解。"他深吸一口氣,鄭重其事地向李明衍拱手一禮,"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這一禮,代表著張耳作為信陵君舊部對李明衍專業能力的認可,也是對一位真才實學之士的尊重。
李明衍連忙回禮:"張君言重了。水利之道,本就應互通有無,共同進步。若能為信陵君未竟之業出一份力,在下求之不得。"
張耳點了點頭,目光中的敵意已然消散大半。他轉向魏般,低聲幾句耳語,魏般隨即會意地點頭。
"先生,"魏般轉向李明衍,言辭間帶著歉意,"下麵要去的地方涉及水圍核心機密,按照先君生前規矩,隻能極少數我國依仗之人前往。幾位友人或許..."
張耳接過話頭,目光掃過鄧起、阿漓和韓談:"非是我等不敬,實乃機密所限。"他略一沉吟,轉向一旁的侍從,"去,讓府上管事帶三位貴客遊覽大梁城景,尤其是美食美景,務必款待周全。"
韓談本欲開口,目光卻與李明衍相遇。李明衍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韓談隨即領會,向張耳拱手道:"張君費心了。我等正有意領略大梁風光,就此彆過,稍後驛館相見。"
鄧起本是秦人,見韓談都已答應,也不便多言。阿漓則笑著對李明衍道:"先生放心,我們去看看魏國的水文風物,也好增長見識。"
待三人隨侍從離去,張耳的神色才徹底舒展開來。他走向角落,推開一扇隱蔽的小門:"既如此,請隨我來,讓先生看看先君真正的心血所在。"
小門後是一段向下的石階,通往地下室。石階濕滑陰冷,牆壁上的火把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一行人跟隨張耳緩緩下行,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陳舊的味道,混雜著淡淡的水汽。
"小心腳下。"張耳在前方提醒道,"這條通道甚少有人使用,地麵可能不太平整。"
地下室比想象中要寬敞得多,四周的牆壁上掛滿了各式圖紙和竹簡。中央是一個比上麵沙盤更加精細的立體模型,模型上的大梁城栩栩如生,連城中的主要建築都一一呈現。
"此乃信陵君耗儘心血所設的"三重天險"。"魏般輕聲解釋,指向模型中環繞大梁城的三道同心防線,"外圍利用地形作屏障,中層設特製護城河,內層與城牆相連。三道防線層層遞進,能使任何強敵寸步難行。"
李明衍注意到模型中每道防線都有某種特殊的管道網絡,連接著城內外的各個節點,但模型並未詳細展示其功能。
"這些管道是做什麼用的?"他好奇地問道。
張耳與魏般再次交換了一個眼神,張耳謹慎地回答:"這是水圍係統的核心部分,不便詳談。"
李明衍在地下室又駐足觀望了一番,指尖輕輕撫過模型的邊緣,感受著那精細的紋理。張耳本欲催促離開,卻見李明衍神情專注,仿佛忘卻了周遭一切,隻沉浸在水利工程的奧妙之中。
"這外圍防線的排水係統設計有誤,若遇暴雨,水勢將倒灌。"李明衍忽然指出,"還有這處閘門,材質恐難承受長期水壓。"
張耳眉頭微皺,似要反駁,卻在核對後默然。這些正是他們多年來一直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
"李先生真是慧眼如炬。"魏般在一旁讚歎道,"這些問題,我等苦思多年,竟被你一眼看破。"
張耳雖未言語,但那緊皺的眉頭已然舒展,眼中多了幾分審視之外的東西——或許是敬意。他緩步走到李明衍身旁:"李先生既然看出問題所在,不知可有改進之策?"
李明衍謹慎地提出了幾點建議,皆是非核心部位的技術調整,既避免觸及魏國水圍的核心機密,又能實質性地解決當前困境。他的言辭專業而克製,處處顯露出一位水利專家的深厚底蘊,同時也表現出對信陵君設計的由衷敬佩。
"若在此處增設溢流渠,並改良閘門構造,使用沉水良木代替現有材料,當可解決倒灌和耐壓問題。"李明衍一邊說,一邊在沙盤旁比劃著。
張耳微微點頭,目光中的警惕已減輕大半:"李先生所言甚是。先君生前曾為此事煩憂不已,若有李先生這樣的水工相助,或許水圍早已大功告成。"
李明衍繼續研究著模型,忽然被一個特殊的裝置吸引了注意。那是一個位於城北的奇特構造,看起來像是某種複雜的機關,但其機關設計卻超出了水利工程的範疇。
喜歡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請大家收藏:()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