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開闊的淺水地帶,他們的四匹馬被簡陋的藤條拴在幾根木樁上。而在馬匹旁邊,一個矮小的身影正試圖靠近張耳贈送給李明衍的那匹白馬。
那是個約莫十二三歲的少年,皮膚黝黑如銅,頭發蓬亂如鳥窩,渾身上下隻裹著一塊粗布。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雙眼睛——銳利如鷹隼,泛著野性的光芒。少年動作輕盈敏捷,每一步都小心謹慎,似乎在嘗試與那匹烈馬建立某種聯係。
白馬顯然警惕性極高,不停地後退抗拒,偶爾揚蹄示威。少年卻不氣餒,一次次靠近,同時發出一種奇特的低吟聲,似乎在安撫馬匹。
"這孩子在乾什麼?"鄧起低聲問道。
"他想馴服那匹白馬。"李明衍答道,注視著少年的一舉一動,"看他的姿勢,有些像古時馴馬的手法。"
韓談已經拔出了短劍:"趁他不注意,我去製住他。"
"稍等。"李明衍攔住了韓談,"讓鄧起先去嘗試溝通,若不成,你再出手。記住老者的囑咐,不可傷他性命。"
鄧起點頭,輕手輕腳地從蘆葦叢中走出,同時高聲道:"小兄弟,那是我們的馬,能否歸還?"
少年聞聲,身形如受驚的野獸般躥跳而起,轉身警惕地盯著鄧起。他沒有說話,隻是發出低沉的吼聲,同時不停地後退,將身體隱藏在馬匹之後。
鄧起放慢腳步,儘量平和地說道:"我們隻是路過此地的旅人,需要這些馬匹趕路。你若喜歡馬,我們可以送你些乾糧和物品作為交換。"
少年依然不答,眼神在鄧起和蘆葦叢間來回掃視,似乎已經察覺到了埋伏。突然,他發出一聲尖銳的口哨,縱身一躍,竟然跳入水中不見了蹤影。
"不好!他要逃!"韓談衝出蘆葦叢,迅速向馬匹奔去。
就在此時,水麵突然炸開,少年如一條魚般躍出,手裡多了一根粗壯的木棍,直奔韓談而來。
韓談眼見少年手持木棍來勢凶猛,嘴角微揚,露出一絲戰意。他身形微沉,重心後移,待少年臨身時,忽而側身避過木棍,同時左手一探,如毒蛇吐信般精準地扣住了少年的手腕。
少年驚覺不妙,試圖掙脫,但韓談手上發力,竟是一種奇特的拿拿之法,既不傷筋骨,又控製得密不透風。少年越掙越緊,眼中驚懼中夾雜著不解——他從未遇過如此精妙的製敵手法。
"莫掙紮了,"韓談聲音沉穩,"愈掙愈緊,我不欲傷你,隻要你停手。"
少年不信,仍瘋狂扭動,韓談歎了口氣,左手微鬆,右手卻已繞到少年背後,輕點其背心一處穴位。少年渾身一僵,如同被抽去了筋骨,軟軟地倒在地上,隻剩雙眼還能轉動,滿是驚恐與憤怒。
韓談鬆開手,緩步後退,眼中毫無勝利者的傲慢,反倒帶著一種平靜的敬意,"小兄弟身手不錯,能在我麵前支撐三招。"
李明衍走近審視這位野孩子,隻見他雖身著破爛,但眉目清秀,眼神中透著野性與靈氣的混合。他轉向阿漓:"你帶些吃食來,這孩子怕是餓了。"
阿漓點頭,從隨身的小包裹中取出一塊蘇鄉糕和一個水囊。她蹲在少年身邊,柔聲道:"你一定又渴又餓,我們沒有惡意,隻為尋回馬匹。待會兒你恢複了,可以吃些東西。"
少年眼中的戒備稍減,但仍警惕地盯著阿漓手中的食物,似乎在判斷是否有詐。
過了約莫一刻時辰,少年漸漸恢複了行動能力。他猛地躥起,本欲逃跑,但見四匹馬被鄧起牢牢拴住,無路可退,隻得狠狠瞪著眾人。
"小兄弟,"李明衍平靜地坐在一塊濕潤的土丘上,示意阿漓將食物遞過去,"你若餓了,不妨先果腹。我們並非來尋仇,隻想取回馬匹。你我無冤無仇,何必為難?"
阿漓小心翼翼地將蘇鄉糕放在地上,退開幾步。少年猶豫片刻,迅速抓起食物,退到安全距離,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同時警惕地環顧四周,似乎隨時準備逃跑。
"這糕點是在魏國製作的,甜而不膩,耐餓耐存。"阿漓輕聲說道,"我還有些乾果,你若不嫌棄,也可一並嘗嘗。"
少年狼吞虎咽地吃完糕點,舔了舔手指,終於緩緩開口:"你們...不是澤中人。"他的聲音嘶啞,明顯不常說話,但語句卻意外地清晰。
"我們隻是路過此地的旅人,前往趙國。"李明衍解釋道,"你偷了我們的馬,我們便來尋回。"
少年皺眉:"我沒偷,我借。明日便還。"
鄧起忍不住笑道:"借也該先問過主人才是。"
少年眼中閃過一絲不屑:"便是問了,你便肯借?"
李明衍心生好奇:"你一個人住在這大澤之中?"
少年拍了拍胸口,有些自傲地說:"我是彭虎,澤中無人不識我!"
"彭虎?"李明衍微微一怔,"彭"姓在此地並不多見。
彭虎點頭,又補充道:"我能於水下遊五十丈不換氣,能徒手捉魚捕鱉,更能在蘆葦中辨方向不迷路。整個大野澤,我走遍了,無人比我更熟悉此地!"說到此處,他眼中閃爍著明顯的驕傲,但話音剛落,又似乎意識到自己言多,警惕地閉上了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彭氏...是個古老的姓氏,"李明衍沉吟道,"相傳彭祖乃顓頊帝玄孫陸終第三子篯鏗。有記載說,彭祖在彭城時曾遇大洪水,他帶領族人掘井取水,預防瘟疫,拯救了無數百姓。後人感其恩德,故而得姓。"
彭虎聞言,眼中忽地燃起一種奇特的光芒,似有所悟,急切地問道:"彭祖...掘井?那是什麼?"
李明衍見他對此話題感興趣,便繼續道:"彭城地處窪地,每逢大雨便積水成災。洪水退後,惡水浸泡土地,飲用不潔,容易引發疫病。彭祖見此情形,領人掘井尋找清泉,教民飲用井水而非汙水,避免了瘟疫橫行,救了無數人命。"
彭虎聽得入神,不時點頭,似乎對這種靠水救人的故事有著天然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