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眾人準備啟程之際,遠處傳來一陣輕快的車輪聲。眾人回頭望去,隻見一輛樸素的牛車緩緩駛來,車上坐著一位須發花白的老者。這老者身著粗布麻衣,麵容慈祥,看起來就像一個普通的鄉間車夫。
"朱叔!"熊克見到來人,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你總算趕上了。"
老者下車後,熟練地整理著車轅,一邊說道:"公子,老仆來遲了。剛才收拾殘局,處理一些逃逸的馬匹和散落兵器,免得留下破綻。"
熊克轉向眾人介紹道:"諸位,這是我的老仆朱叔,從小照顧我長大。彆看他隻是個車夫,實際上他也算是我的老師,教了我不少劍術和做人做事的道理。"
韓談仔細打量著這位老者,眉頭微微皺起。作為一名優秀的劍客,他對同道中人有著敏銳的直覺。然而令他震驚的是,眼前這位看似普通的老仆,身上竟然沒有絲毫武者的氣息外露。
他忍不住開口道:"老先生,晚輩韓談,久習劍道。觀先生身形步法,必是高明的劍客,請受晚輩一拜。"
說著,韓談恭恭敬敬地向老者行了一個標準的武者之禮。
朱叔淡然一笑,擺了擺手:"小兄弟過譽了。老朽一把老骨頭,早就不碰刀劍了,隻想好好照顧公子罷了。"
但韓談何等眼力,他已經確定這絕對是一位高手。那種從容不迫的氣度,那種舉重若輕的身法,絕非尋常人所能擁有。
一行人重新整隊,兩輛牛車,四匹馬,浩浩蕩蕩地向南而去。按照熊克的安排,阿漓、鄧起、子徹坐在車上,李明衍、彭越、韓談、熊克則騎馬而行。老丁駕著熊克的車子,跟在隊伍的最後。
"春申君的封地在淮北一帶,"熊克一邊騎馬一邊介紹道,"那裡地勢平坦,河流縱橫,是個水網密布的好地方。春申君生前在那裡做了不少水利工程,至今還在造福百姓。"
李明衍點頭道:"聽說春申君在治水方麵頗有建樹?"
"豈止是頗有建樹,"熊克的語氣中帶著敬佩,"可以說是功德無量。先生到了就知道了。"
一路南下,沿途的景色逐漸發生變化。從沂河平原的沙質土壤,到淮北地區的衝積平原,再到江南水鄉的河網密布,地形地貌的變化讓李明衍這個水利專家大開眼界。
"這一帶的水係確實複雜,"李明衍觀察著沿途的河流和水渠,"既有天然的河道,也有人工開挖的水渠,整個水網的設計很有章法。"
彭越騎在一旁,好奇地問道:"先生,這和我們之前走過的地方有什麼不同嗎?"
"大不相同,"鄧起解釋道,"關中之地多是平原,地勢相對平坦,治水主要靠疏導;而這楚地,地勢低窪,河汊縱橫,治水更多的是調節和利用。"
數日後,隊伍終於抵達了春申君的故封地——吳地。
站在一處高地上遠眺,李明衍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隻見淮河與泗水在此交彙,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水網係統。河道縱橫交錯,宛如一張精密的蛛網,將整片土地分割成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洲渚。
更令人驚歎的是,這些水道顯然經過了精心的人工改造。河岸整齊,水流平緩,處處可見精巧的水閘和堤壩。在水網的節點處,還建有數座造型古雅的水神廟,香火繚繞,顯示出當地百姓對治水功臣的感恩之情。
"這就是春申君當年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熊克指著遠處的水網,語氣中滿含敬意,"他不僅疏浚了河道,還修建了灌溉係統,使得這片原本容易發生水患的土地變成了可以耕作的良田。"
李明衍仔細觀察著這套水利係統的設計,心中暗自讚歎。
春申君的封地比李明衍想象中還要廣闊。從淮河北岸一直延伸到江南水鄉,縱橫數百裡,水網密布,物產豐饒。即便在春申君死後這麼多年,這裡依然保持著相對的繁榮。
"這就是春申君當年的治所所在,"熊克指著遠處一片建築群說道,"不過現在大多數都被李園找借口拆除了。"
李明衍策馬上前,隻見原本應該是宏偉府邸的地方,現在隻剩下一片廢墟。地麵被挖得坑坑窪窪,顯然是有人在這裡進行過大規模的搜索。
"李園拆春申君的府邸,怕是在尋找什麼?"子徹從馬車上探出頭來問道。
"應該就是我們要找的那個密室,"熊克苦笑道,"春申君死後,李園就派人把這裡翻了個底朝天。不僅把所有的建築都拆除了,還挖地三尺,甚至連地下的排水係統都檢查過了。"
"但是沒有找到?"李明衍問道。
"沒有,"熊克搖頭,"這也讓我們確定,春申君的密室絕不是什麼簡單的地下室或者夾牆暗格。"
李明衍點頭。以春申君的智慧,他設計的秘密藏所必定巧奪天工,不是靠蠻力搜索就能發現的。
一行人繼續前行,隻見一座水神廟坐落在河岸邊的高地上,廟宇雖然不大,但建造得頗為用心。廟前立著一塊石碑,上麵刻著"春申君治水功德碑"幾個大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到了,"熊克勒住馬韁,"這裡就是春申君生前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眾人下馬查看,隻見石碑上密密麻麻地刻著文字,記錄著春申君治水的功績。李明衍仔細閱讀著碑文,心中越來越震撼。
碑文記載:春申君黃歇在此"疏浚河道,開鑿水渠,既通商運,又利灌溉,更興水利以代軍防,減少戍卒,節省軍費,一舉數得,民無不受其惠..."
"好一個"興水利以代軍防","李明衍讚歎道,"這春申君不僅懂治水,更懂得統籌全局。用水利工程來加強防務,既節省了軍費,又造福了百姓,真是一舉多得的妙策。"
熊克點頭道:"春申君確實是個能臣。可惜..."
他沒有說完,但眾人都知道他想說什麼。這樣的賢臣良相,卻死在了政治鬥爭的漩渦中,實在是楚國的損失。
李明衍站在碑前,望著遠處的河流,心中湧起了複雜的情感。
他想起了後世的黃浦江,那條被稱為"黃歇浦"的河流,相傳就是春申君當年主持疏浚的。雖然現代考證認為黃浦江的形成較晚,但春申君在江南水係整治方麵的功績卻是實實在在的。
"申城"這個上海的彆稱,"春申路"這些遍布江南的地名,都在訴說著後世人民對這位治水功臣的懷念。千百年過去了,春申君的名字依然在民間傳頌,這比任何政治成就都更加持久和珍貴。
"黃歇治水,澤被後世,"李明衍輕聲感歎,"這才是真正的不朽功業。"
熊克聽了這話,眼中閃過一絲好奇:"李先生對春申君的評價如此之高?"
"治水之功,德被萬民,"李明衍回答道,"即便千年之後,百姓仍會記得他的恩德。這種功績,遠比政治上的成敗更有價值。"
李明衍仔細考察了春申君修建的水利工程,發現其設計之精巧,構思之周密,確實堪稱楷模。整個水係不僅解決了灌溉和通航的問題,更是將防洪、排澇、供水等多種功能有機結合在一起。
"熊公子,"李明衍轉向熊克,"我想調集一些墨家弟子來這裡,繼續完善這些水利工程。春申君雖然已經去世,但他的治水理念應該繼續傳承下去。"
熊克聽了,眼中閃過一絲感激的光芒:"李先生如此重視春申君的遺澤,在下深為感動。先生儘管調人,我會全力配合。"
喜歡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請大家收藏:()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