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衍小心翼翼地走向案桌,熊克緊隨其後。火把的光芒在這個詭異的密室中搖曳著,將牆壁上那些扭曲的異獸雕刻映得如同活物一般。
案桌上的第一卷竹簡用黑色絲帶緊緊捆紮,上麵還蓋著一個特殊的印章。李明衍認出這是春申君的私印,但顏色卻是不祥的暗紅色,仿佛用血浸染過一般。
"這些文獻的封印方式都很特殊,"李明衍觀察著說道,"看來春申君對這些秘密極為重視,生怕被人發現。"
熊克的手有些顫抖,但還是解開了第一卷竹簡的絲帶。展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份用楚文寫成的協議,雖然文字艱澀,但大意還是能夠看懂的。
"這是...與秦國的秘密協議?"熊克的聲音在顫抖。
李明衍湊近一看,臉色瞬間變得凝重。這份協議的內容令人震驚:春申君同意將楚國東部的三個縣城割讓給秦國,作為交換,秦國承諾在春申君攻打魯國時保持中立,並暗中提供軍事支持。
"這不可能..."熊克難以置信地說道,"春申君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但協議上春申君的印章和簽字都是真的,而且還有秦國使者的聯合簽署。更令人心寒的是,協議的最後還詳細記錄了割讓土地的具體範圍和時間安排。
李明衍繼續翻閱,發現還有後續的通信記錄。其中一封信是春申君寫給秦王的,內容更是令人發指:
"...為表誠意,臣願獻楚東三縣於秦,此地民淳物阜,足可安秦東南之憂。他日臣若得魯地,願與秦王共享太平..."
"他為了自己的封地,竟然出賣國土!"熊克憤怒地說道,拳頭緊握。
但更令人震撼的還在後麵。李明衍發現了一份詳細的收益計算書,上麵清楚地記錄著春申君從這次交易中獲得的好處:
割讓給秦國的三個縣城,人口約十萬,年收入約三千金;而通過滅魯國獲得的封地,人口超過五十萬,年收入高達兩萬金。從純粹的經濟角度看,這確實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原來滅魯一戰的勝利,是建立在出賣國土的基礎上的,"李明衍歎息道,"春申君的豐功偉績,竟然有著如此陰暗的一麵。"
第二卷,則是春申君的親筆,墨跡較前麵新了一些。
李明衍湊近一看,發現這份文獻的筆跡透著深深的憤怒和不甘,字字如刀,刻入竹簡。
竹簡的開頭就充滿了怒火:
"吾縱橫政壇數十年,自詡天下無人能算計於我,卻不料在秦國手中栽了如此大的跟頭!此恥此恨,不報不為人!"
春申君在自述中毫不掩飾自己的憤怒:
"...滅魯一戰,吾以為與秦國的交易天衣無縫,誰知這群秦犬竟將此事當作要挾吾的把柄!吾堂堂春申君,竟被這群蠻夷小兒玩弄於股掌之間,想起來就恨得咬牙切齒!"
"秦使來見吾時,那副得意洋洋的嘴臉,吾至今記得清清楚楚。他們說:"春申君與我大秦有舊,想必不會讓故友失望吧?"這話聽起來客氣,實則是在羞辱吾!"
李明衍讀到這裡,能感受到春申君那種被羞辱後的暴怒。這不是道德上的懺悔,而是自尊心被踐踏後的瘋狂。
接下來的內容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那些君主,一個個在吾麵前稱兄道弟,尊吾為盟主。然吾被逼撤軍後,他們竟敢指責吾!他們算什麼東西?若非吾多年經營,他們連合縱的勇氣都沒有!"
"膽怯?無能?我春申君征戰半生,何時怯過?我滅魯國,我建水利,我縱橫六國,哪一件不是豐功偉績?這些庸主竟敢質疑我的能力?!"
"最可恨的是,吾辛苦經營的聲譽毀於一旦!吾原本是天下眼中的英雄,合縱的領袖,一夜之間卻成了笑柄!吾的政治生涯因此蒙塵,吾的地位因此下降,這口氣吾如何能咽得下?"
"更可恨的是,連楚王都對我有了猜疑,奪我令尹之位,朝中那些宵小更是趁機攻擊於我。我為楚國立下汗馬功勞,他們竟敢如此對我!"
熊克讀到這裡,臉色變得蒼白。春申君的筆觸變得越來越陰森:
"吾不後悔做過的任何事情,吾隻後悔當初還不夠狠辣!如果吾從一開始就用最陰毒的手段對付所有人,又怎麼會落到被人算計的地步?"
"吾要讓後人知道,吾黃歇雖然一時受挫,但吾的報複將百倍奉還!吾要讓秦國永遠記住,得罪吾的下場究竟有多可怕!"
熊克讀完這份自述,整個人都在顫抖。他原本以為春申君隻是個被利益腐蝕的政客,現在卻發現他完全是個扭曲的瘋子。
春申君沒有絲毫悔恨,沒有一點人性,有的隻是被羞辱後的瘋狂報複欲望。
喜歡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請大家收藏:()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