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它正要說話,李明衍輕輕碰了碰他,使了個眼色。子它會意,清了清嗓子:
"諸位請起。我們這裡確實有水有地,但也有規矩。願意留下的,必須服從安排,有力出力,有技出技。做不到的,我們不勉強。"
"能!我們能!"流民們連聲答應。
子它繼續道:"那好。陳大哥,你帶男丁去開荒。張嫂,婦女孩子歸你安排。記住,新來的要先隔離三天,確認沒有疫病才能進入生活區。"
李明衍暗暗點頭。子它確實有管理才能,考慮得很周全。在這種環境下,防疫是重中之重,一個疏忽就可能導致瘟疫蔓延。
接下來的日子裡,投靠的人越來越多。從最初的二十多人,到後來每天都有三五十人前來。不到十天,子它的聚居地人口就突破了三百。
更令人驚訝的是子它的組織能力。他將所有人按照技能和體力分成不同的組:
壯勞力分為開荒組、建設組和巡邏組。開荒組負責開墾新的土地,建設組負責搭建房屋和修築防禦工事,巡邏組則負責警戒和維持秩序。
有手藝的人組成技工組,木匠、鐵匠、篾匠各司其職,為聚居地提供必要的工具和用品。
婦女們組成後勤組,負責炊事、縫補、照顧老幼。
就連老人和孩子都有事做。老人們負責看守物資、傳授經驗,孩子們則幫助送水送飯、傳遞消息。
"子它,"一天傍晚,李明衍找到正在巡視的子它,"你安排分工的井井有條,是跟誰學的?"
子它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來慚愧,這都是跟我父親學的。他在世時常說,人多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散了。隻要讓每個人都有事做,有盼頭,人心就不會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明衍讚許地點頭:"令尊是個智者。來,我們找個安靜的地方談談。"
兩人來到一處高地,這裡可以俯瞰整個聚居地。夕陽下,炊煙已起,人聲鼎沸,聚集地好像有了新的希望。
"子它,"李明衍開門見山,"我們相識也有些日子了。我看得出來,你不是尋常人。可否告知你的身世?"
子它沉默了片刻,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李先生既然問起,小弟也不瞞你。我祖上,確實不是尋常庶民。"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道來:
"我爺爺,原是趙國平原君府上的門客。那年長平之戰後,秦將白起坑殺趙卒四十萬,趙國元氣大傷。平原君受命出使楚國求援,從門下食客三千人中選了二十人隨行,我爺爺就是其中之一。"
李明衍點頭,他知道這段曆史。平原君趙勝,戰國四公子之一,門下食客三千,不乏能人異士。
子它繼續道:"到了楚國,平原君與楚王商議合縱抗秦之事,但楚王猶豫不決。平原君選的二十個門客,包括我爺爺在內,個個都說得天花亂墜,但楚王與春申君就是不為所動。"
說到這裡,子它苦笑了一下:"後來,是毛遂先生,按劍而前,義正辭嚴,說得楚王和春申君啞口無言,終於答應出兵。事後,毛遂當著眾人的麵說:"平原君選士,自以為無遺。今日方知,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碌碌之輩...這是我家一輩子的心結。"子它的聲音有些苦澀。
喜歡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請大家收藏:()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