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蒼梧城。
新建的城邦雖然簡樸,但已經初具規模。城牆用夯土築成,護城河引自西江支流,城內街道整齊,已有萬餘流民在此安家。
李明衍獨自站在城頭,望著滿天繁星。
身後的守衛想要上前,被他輕輕擺手止住。有些時候,人需要獨處,需要在寂靜中審視自己走過的路,思考未來的方向。
十三年了。
他還記得秦王政四年的那個春天,自己第一次踏上蜀地的土地,滿懷著用水利造福天下的理想。
那時的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天真的幻想。
而現在,他實際掌控著整個百越,麾下有十萬之眾,完全可以成為這個時代舉足輕重的人物。
這種轉變,有時候連他自己都覺得不真實。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他輕聲自語,"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他當然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秦國的統一之勢已經無人能擋,韓、趙即將相繼覆滅,魏、楚岌岌可危,燕、齊也不過是苟延殘喘。
要不了多少年,秦始皇就會完成千古一帝的偉業。
但統一之後呢?
他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另一個時空的記憶——焚書坑儒、築長城、修馳道、建阿房宮...無數的徭役,無數的征發,無數家破人亡的悲劇。
然後是陳勝吳廣起義,然後是楚漢爭霸,然後是...
"完全改變這一切嗎?"他苦笑著搖頭。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他現在雖然有了一定的實力。
但想要阻止秦王嬴政這位人中之龍成為秦始皇?那無異於螳臂當車。
"既然不能阻止,那就隻能因勢利導了。"
他睜開眼睛,目光變得堅定。
夜風吹過,帶來江水的濕潤氣息。李明衍在城頭找了一處避風的角落坐下,開始認真思考未來的布局。
"第一件事,治水。"
他從懷中取出一份地圖,那是這些年來收集的所有禹工遺跡位置。
齊地的、楚地的、趙地的、百越的...每一處都被詳細標注,旁邊還記錄著各自的特點。
"還差最後一處——蜀中三星之地。"
根據各處遺跡中的線索,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處遺跡,就在蜀地的某個地方。
那裡據說保存著完整的"天下水脈總圖",是大禹治水的總綱。
"必須儘快找到。"李明衍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一旦秦始皇統一天下,他必然會大興土木。到時候如果沒有科學的水利規劃,不知道會造成多少災難。"
他想起了都江堰,想起了李冰。
如果不是有都江堰,成都平原怎麼可能成為天府之國?
如果每個地方都有類似的水利工程,天下該少多少水旱災害?
而且黃河還有幾十年就要再次大改道,到時候,生靈塗炭。
"治水就是治國,這是大禹留下的智慧。"他收起地圖。
"不管是誰做皇帝,水利總是要興修的。如果我能提供完整的規劃,能讓工程更加合理,少死太多人。"
這是他能為天下蒼生做的最基礎事情之一。
"第二件事,人才。"
李明衍站起身,走到城牆的另一端。從這裡可以看到城內的燈火,那些流民正在自己的新家中安睡。
"六國雖然要亡,但人才不能亡。"
想到這裡,李明衍的表情柔和了許多。
張良,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輕公子,韓國亡後,不知道他將流落何方。
曆史上他會成為劉邦的第一謀士,但在這個時空,或許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張耳,當年在大梁一起飲酒論天下的朋友,魏國覆滅後也將東躲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