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恭敬答道:"李信將軍在蜀地整軍順利,已經啟程返回,不日便可抵達鹹陽。"
"好!"秦王露出滿意的笑容,"李信年輕有為,做事果敢,正合朕意。不像某些人..."
他的目光若有若無地掃過王翦和蒙武。
兩位將軍相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想法——這個李信,不過是大王用來製衡他們的棋子罷了。一個毛頭小子,憑什麼與他們這些身經百戰的宿將相提並論?
"還有一事。"昌平君適時轉移話題,"李明衍已經完成使命,帶著天下水脈全圖,正在返回鹹陽的路上。"
"李明衍..."秦王的表情變得玩味,"趙高傳信說,此人確實找到了九州水脈圖。朕已經恢複了他的通渠侯爵位。"
"此人確有大才。"李斯謹慎地說道,"精通水利,又遊曆各國,見識不凡。若能為大王所用,必是一大助力。"
"為朕所用..."秦王若有所思,"李斯,你覺得此人如何?"
李斯沉默片刻,緩緩道:"才華不輸韓非子。"
這個評價很高,但也很危險。韓非子的下場,在場的人都知道。
秦王的眼中閃過一絲寒光:"希望李明衍比他聰明些。"
他看了李斯一眼,兩人目光交彙,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李明衍若是能用則用,若是不能用...那就不能讓他活著離開鹹陽。
"大王英明。"李斯躬身道,"臣定會好好"照顧"李明衍的。"
昌平君聽了這句話,麵上如古井無波。
秦王點點頭,重新坐回龍椅:"諸位愛卿,都回去準備吧。大戰將起,寡人要看到的不是推諉,而是實績。誰能為寡人分憂,寡人必不吝賞賜。誰若貽誤戰機..."
他沒有說完,但那種森冷的殺意,讓所有人都打了個寒顫。
"臣等遵旨!"
群臣退朝,各懷心思。
李斯走在最前麵,心中盤算著如何對付即將到來的李明衍;
王翦和蒙武並肩而行,低聲商議著軍中事務;
昌平君落在最後,若有所思。
而在王榻上,秦王嬴政依然端坐著,目光望向殿外。
天下,很快就是他的了。
但為什麼,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急躁?仿佛有什麼東西在催促他,讓他不能等,一刻都不能等。
"快一些,"他喃喃自語,"再快一些..."
殿外,朝陽正盛,但不知為何,總讓人感覺有些刺眼。
為何自己春秋正盛,但是內心當中卻總是如此的焦急。
······
官道在山穀間蜿蜒,禁軍的旌旗在晨風中飄揚。車隊行至房陵邊界,這裡是巴蜀進入關中的咽喉要地,山勢險峻,易守難攻。
趙高的馬車緩緩停下。他撩開車簾,對並騎而行的李明衍說道:"明衍,我帶禁軍到前麵山口等你。你肯定有些話要與你的人說。"
李明衍微微一怔,隨即拱手:"多謝子高體諒。"
趙高擺了擺手,忽然湊近些,壓低聲音:"明衍,有件事我一直想對你說。"
"子高請講。"
"我在趙國平原君府上的人來信了。"趙高的眼中閃過複雜的情緒,"毛遂把當年的事都告訴了我。你在趙國時,暗中幫助了贏嘉,也間接保護了我..."
他頓了頓,聲音有些哽咽:"那時我剛受宮刑,若不是贏嘉照拂,恐怕早就..."
"往事不必再提。"李明衍輕聲道。
"不,我必須說。"趙高深吸一口氣,"這些年,你多次暗中相助,我都知道。明衍,我趙高恩怨分明。你把我當朋友,我也願做你的後盾。在宮中,在朝堂,隻要我還有一口氣在,就不會讓人暗算你。"
兩人目光相對,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真誠。
趙高說完,放下車簾,"傳令,前軍開拔,到山口列陣等候。"
禁軍徐徐前行,很快消失在山道儘頭。
李明衍回過頭,看著跟隨自己多年的部下們。張良、阿漓、盧敖、莊賈,還有蜀中來的官吏們,每一張麵孔都寫滿了不舍。
"諸位,"李明衍翻身下馬,"到了分彆的時候了。"
喜歡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請大家收藏:()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