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傳國玉璽外,四周還擺放著十八方玉璽,分彆六方為一組,呈三才交紐之相。
玉璽上隱隱有黑龍、赤龍、黃龍三色神龍盤旋,配合著傳國玉璽上的金龍,不斷釋放龍氣,滲入石柱。
第三,在最後一根石柱上,竟長著一棵扶桑神木。
沒錯,正是扶桑神木。
雖然個頭,比秦聖在東瀛皇宮禁地中,所移植走的那棵要小。
但它確實是扶桑神木,想必是從禁地那棵扶桑神木上,砍下一節樹根栽種成活的,與禁地那棵同根同源。
不過,到底是誰把它栽種在這裡的呢?
又為何要栽在這裡?
帶著這些疑問,秦聖飛到扶桑神木前,伸出左手撫摸它。
右手則暗暗運起仙元注入帝劍,一旦情況有異,他便會立刻揮劍應對。
當秦聖左手觸碰到扶桑神木時,便覺其溫潤如玉,上麵燃燒的扶桑木焰並不熾熱,反而帶來極致的溫熱之感。
用元神之力深入探查,秦聖又有了新發現。
在扶桑樹表層之中,竟寄居著一個沉睡的元神,並非真人。
雖然隻是元神,但輪廓格外清晰,看起來與真人無異。
元神身穿東瀛和服,麵容俊美妖異,塗脂抹粉,陰柔之氣濃重。
另外,他的和服上還畫滿各種陰陽八卦圖案。
看了這元神一眼,秦聖心中便有了打算。
他先來到陰魚眼中石柱處,便看到十九枚玉璽熠熠生輝,龍氣彌漫。
秦聖一揮手,將這十九枚玉璽收入囊中。
仔細端詳後發現,除了有一枚與傳國玉璽相同外,另外十八枚玉璽,可按顏色、龍氣可分為三組。
第一組,用黑玉琢成,皆為玉螭虎紐,文字分彆是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文字皆是小篆,纏繞著黑色龍氣。
第二組,用赤玉雕成,文字與第一組相同,但字體是隸書,纏繞著赤色龍氣。
第三組,用黃玉雕成,文字內容依舊相同,但字體是楷體,彌漫著黃色龍氣。
本著不浪費龍氣的原則,秦聖取出大秦帝朝的玉璽。
頓時,這十九方玉璽仿佛遇見主人一般,全都飛過去,纏繞在鎮天印璽四周轉。
嗡!
陡然,鎮天印璽大放神光,竟吞噬了這十九方玉璽。
過了一盞茶,十九方玉璽消失不見,隻剩大秦玉璽懸浮於半空,散發著比之前更強烈的天子龍氣。
吸收這十九方玉璽後,大秦玉璽傳給秦聖一段記憶。
原來,除去此界神州中原的傳國玉璽外,其餘十八方玉璽,分彆是大秦、大漢、大唐這三朝帝皇所用的天子六璽!
天子六璽,分彆為皇帝行璽,用於封命諸侯王及官員。
皇帝之璽,用於賜書諸侯王。
皇帝信璽,用於發兵。
天子行璽,用於征召大臣。
天子之璽,用於策拜處理外國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