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走來,可說是步步驚心,王雲又怎會不知道人心叵測世間險惡的道理?
之所以故意當著眾人的麵說出那些話,一來是為了營造他們南宗無辜的表象,二來就是為了攪渾了這一潭水,先發製人,讓天師府有所顧忌,至少近兩三年不敢再出手了。
而一年之後,王雲有信心邁入天人境,兩年之後則可凝聚九極靈竅。
屆時,除非是凝聚武道元神踏入陸地神仙境界的人物,否則休想取他的性命。
他若是想對付什麼人,那往往都是在不動聲色之中開始的。
今日之後,若有流言傳出,那這正一門人的死,不是羞愧之下生生氣死,就是為保背後的人而服毒自儘。
可以說,如果讓今日之事持續發酵,又找不到解決的方法,道教北宗大概就是遭了古代的公關危機吧。
哪怕從前通遼的事情發了,恐怕也不會有這次的事情來得嚴重。
通遼這種事情說是投機可以,說是多條朋友多條路也可以,在這道德感不高的人眼裡,就不是個事。
但是,用陰私手段去害人家南宗,那就有意思了,屬於那類最容易傳遍的談資。
人們不自覺就會思維發散:如果不是本事沒有人家南宗強,忌憚人家厲害,乾嘛要耍那麼多手段,甚至不敢堂堂正正地打上門去?
如此一來,有利益交換或者拜師修道之類的,人們第一時間怕是就會先想到南宗,哪怕北宗才是祖庭,那也於事無補。
從得到有外來勢力與絕情門有接觸消息的那一刻,王雲就默默定下了數套應對方案,然後親自參與導演了今天這出戲碼。
是北宗動的手,那很好。
這讓他們可以有更好的發揮餘地。
如果不是那也沒關係,王雲總能找到彆的辦法殺雞儆猴。
對於要害自己性命的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那又有什麼錯呢?
物無妄然,必有其理,他從來就不信憑借單純的善心可以感化一方對自己動了殺心的勢力。
如果可以感化,那也多半是因為利益、局勢以及雙方的力量發生了足以主導一切的改變。
所以,王雲從不會為此感到愧疚。
既然心中原則堅定,那他就會朝著自己所明晰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不會動搖也不會放棄。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縱使彆人說再多,也不如自己的心意,所做的事,走過的每一步。
就像主意識,當時在現代所有事情都做得麵麵俱到,可那樣有意思麼?還不是孤零零地死在了病床上。
有些不必要的容情與“慈悲”,原本就是不值當的。
王雲幫一些人,原就不需要他人的回報,但他絕不會做那農夫,到頭來竟反噬了自己。
從與平靜大師過招的時候刻意控分,延長時間開始,讓正一道士判斷失誤開始,今天這場戲就拉開了序幕。
留平靜大師一口氣,點出她身上的異常,讓她有言語牽扯那正一門人的機會,則是第二步與第三步。
最後平靜大師身死,王雲順理成章地接管了那兩枚天劍五爵,同時氣氛也渲染到了極處,他可以很自然地質問那中年男人的來曆,引導眾人去思考那中年男人的來曆與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