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小川,你在說什麼呢?你能不能看看計劃書,你看我寫的預算是多少。”周娜揪著寧川的耳朵道。
她寫的兩千萬預算到寧川嘴裡就增了兩倍,還悠著來,悠啥啊悠。
“所以你那個是初稿,我批準了才是定稿。”寧川揚巴著道。
嗬,拳頭硬了。
周娜是真忍不住想給寧川兩下子,但寧川也在挨打前開口了。
“而且我也沒打算在江城建立數據中心,我們得去燕京。”
寧川的眼神堅定,沒帶著一絲一毫的猶豫和含糊。
她便知道,寧川這回不是在開玩笑了。
剛剛過完正月十五,但老話有講,沒出正月就是年。
那好吧,大過年的,寧川和周娜帶著26名技術人員,還有兩名行政,以及足夠的投資成本,坐上了飛往燕京的飛機。
說不緊張是假的,周娜從沒離開家上千公裡,就算是旅遊也沒到過這麼遠的地方。
這輩子的寧川也是。
但鳥兒總不能一直在鳥窩裡。
三根毛的幼鳥也要嘗試著踏上征途。
寧川在西直門訂了一個月的酒店,臨時租用了人家的會議室辦公,基本上一日三餐也是在這裡。
這些技術人員,包括丁硯在內,搭建完數據中心的基礎後還要回到江城。
李雲皓就答應借他用三個月,雖然寧川一直討厭辦事拖拉耽誤,但對這三個月的期限也有點沒底,要辦的事太多了。
真要說未來一段時間會很難見到的……應該就是周娜了吧。
“娜姐,其實我們可以請專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你不用……”
“是我想做的,我第一次這麼想把一件事做好。”
寧川說的對,燕京有更多的人才,更好的研發環境和更傾向性的政策。
淩雲就應該在燕京。
而她也應該在淩雲。
在江城開會的時候,丁硯問數據中心要叫什麼,周娜說,就叫淩雲。
少年當有淩雲誌,萬裡長空競風流。
“這可是燕京啊,這裡有那麼多學校,或許哪天我還要去再讀書也說不定。”
周娜趴在酒店20層高的陽台向外看燕京的夜景,諾大個城市,外麵燈光閃爍。
她慢慢悠悠地說道:“我真的好希望能和你還有李哥那樣。”
“我如果再努力一點,再認真一點,再多學一點,會不會也像你們一樣,說說笑笑間就辦成任何事。”
“我想留下……好了,不說這些了,不是說要帶我們去看升旗,是不是要出發了。”
周娜轉過身來,腳步輕盈,她看向寧川的眼眸裡閃爍著靈動的笑意,她從沒這麼堅定過。
未來是一團迷霧,沒人能知道夢想是否能照進現實,但她已經比其他人幸運地多,至少她不害怕,因為背後總有人在托舉著她。
………………
“成本方麵要謹慎,櫃機擺放一定要按照冷熱通道布設,也提高散熱率,降低能耗。”
“分布式架構可以把數據儲存到多個節點,在讀寫數據時,可以優先分區,提升讀寫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