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渴不渴,我們應該快到了吧?”
許書瀾順手打開瓶礦泉水喂到寧川嘴邊,讓寧川趕緊把嘴堵上。
“總得要一會兒,有點堵車。”
李雲皓側過頭滿臉真誠地回應著。
實則伸手一指斜前方岔路,於浩然也是迅速了解到老板的意圖,一打輪就轉到旁邊岔道上去了。
“大概還要半個來小時。”
許書瀾:……
繞路是吧,你等著一會再回到這條路上的。
………………
半個小時後,車停在一個龍崗科技園區外。
寧川把手裡資料攬一攬準備下車。
他也沒想到他舅在電池行業研究這麼深,一問一答間給了他不少提示。
鵬城這邊科技園區做得更密集,除了政策傾斜外,產業鏈配套更是完善。
他們投資的這個公司之前也是資金緊張,實驗室都是租用的產業園區公共實驗室。
裡外裡投資了兩千多萬,就賺回來幾百萬,幾個能留美的富哥,愣是給家裡都虧麻了。
當初李雲皓大老遠過來請這三小子吃飯不說,他還是第一次見到活的餓死鬼。
就這買賣做成這樣,實在沒話說。
像極了當初他們家鋼管廠,乾的都是給蘿卜雕花的活。
成本壓不下來,那一點點性能優勢又找不到能包下他們產能的買家,隻能看著賠錢。
隻不過他家鋼管廠經曆過好日子,從90年代初到寧川來之前,十多年來賺過上億的利潤。
寧川來的突然,但也隻能算是鑼鼓聲止後,他又來了個返場表演。
這三小子不一樣,他們是一頓飽飯沒吃過,純餓,一天餓三頓的那種。
李雲皓來之前本來是打算七千萬收購,看了情況後又覺得不值那麼多錢,思考了一下打算五千萬收購。
兩千萬的成本,五千萬他們也不算賠,赴美幾年,回來之後一人一年賺一千萬也算可以了吧。
左一句小孩、右一句小孩的叫著,其實博士畢業都回來,年紀也不小了。
如果他們真的不適合這條路,拿錢走人也算條明路。
包括李雲皓也能給他們提供年薪適當的崗位,畢竟是寧川推薦的公司,技術方麵絕對沒問題。
唯獨這管理和運營,少碰為好。
這三小子論聰明應該不比寧川差,畢竟讀到博士,甚至比一般的人要聰明。
但絕對沒有寧川的自知之明,怎麼就覺得他們這三個臭皮匠能管理好一個公司呢?
算了,看人可憐,李雲皓還是換了個思路。
收購還是融資,方案都擺在桌上讓他們任選?
收購就是他們錢少花點,但要多費點心思,重新整理產業線,最後花銷大概跟融資也差不多。
融資又稱胡蘿卜釣驢,都是那一點錢,但股份在手,能推動他們繼續搞科研。
目前來看這個公司的核心還是在他們三個,如果說真的收購後失去這三個核心人物,那科研方麵的人才又要重新找,就又拉長了他們增程式動力係統的研發時間。
反正李雲皓也不是完全出於對著幾個小子的同情吧,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在人員身上的投資永遠占多數。
這算是他的投資之一。
但對於這三個人來說,他們的公司還能在他們手中延續下去,完全不亞於救世主了。
三人幾乎是沒猶豫就選擇了融資,放棄了就放在眼前白花花的現金,果斷選擇了給鳴洲打工。
這也是為什麼李雲皓一回去就說錢不夠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