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又是一天,這回沒了外人,他們就關起門來說話。
什麼難不難點的都先放一邊,他們得先確定子課題的技術維度以及能承接子課題的候選組織。
如何避免唯資格論,這似乎是個偽命題了。
都知道凡事講究公平公正,小型創新團隊在細分領域未必就比大的科研機構差。
但這麼重大的項目分發給小科研組織,有幾個是能一定擔保自己按時結題,交付結果的。
現在一種專家討論的是能不能以老帶新的模式來承接子課題,就是說鼓勵一個重點研發單位帶動企業級研發單位,優勢互補。
但現在的問題是,老憑什麼帶新,人家自己不能做嗎。
寧川之前的會議他都懶得管了,這個他更不管了。
隻是一味地聽熱鬨吃茶歇。
從尹教授的角度來講,他們作為主乾課題的承擔單位肯定是希望自己手底下的子課題承擔單位也很省心。
所以他是不支持什麼老帶新的這種裹亂型研究方式,很容易影響他們結題的效率,本身他們這個項目就緊張。
但可能對於他們這個項目的組織機構,也就是發改委來講,他們做低空飛行器研究工作還是有推動產業集體發展的意圖在裡麵。
所以兩者之間的觀念不同,出發點不同,思考的方向就不同。
寧川酸奶碗端了三個,他實在吃不下了。
“要不走暗標盲審呢?是大是小各憑本事。”
多簡單的道理,既然雙方都無法決定,那就靠猜丁殼來決定。
“但企業想中暗標可不容易。”
小企業到底受困於資質問題,即便是暗標,也需要相應的商務資質,如果商務資質不過關,很多企業就無法參與進來。
寧川揉眼睛。
就這玩意弄得最好笑,那說白了不還是沒本事嗎。
算了,這是甲方,不跟他計較。
“允許三家及以下的聯合體投標?”
一家打不過,三家綁一起還打不過人家,那可就得再試煉試煉了。
而且這樣有需要的小研發機構或者產業機構自然會去貼大研發單位的。
咋沒關係呢,國內教這領域的就那麼幾家學校,出門全是師哥師姐。
利益談好了,人家自然就綁一塊去了,不用這麼一群人在這裡操心。
市場有市場自己的運行規則,優勝劣汰是無法避免的自然規律。
機會可以給,但真沒必要說幫扶之類的,不適合做創新型公司的,他或許適合上班呢。
什麼評分補償機製,什麼要求承包單位必須分包多少比例到中小機構。
這對承包單位來說公平嗎?
到底誰研究的讓一幫搞學術的討論這些東西的,他禮貌嗎?
“尹教授覺得呢?”
“我們都可以,聽領導的。”
陳院士無語。
哦,這時候又都可以了啊,不是跟他玩命據理力爭的時候啦。
到底也看出來了,跟他們家崽子一條心。
“那我們就嘗試一下,公開競爭內容隻看技術應答,資格過了就可以承包,定向擇優的還是依照原先的規則,該給誰就給誰。”
喜歡重生摸魚:糟糕,摸到核潛艇了請大家收藏:()重生摸魚:糟糕,摸到核潛艇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