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的問題不是在技術上,而是在擴充產能上。
多生產就勢必要增加生產線,他們現在三條生產線,想要在規定時間內交貨,他們至少要再增加五條生產線。
而這五條生產線需要的硬件,諸如地皮、廠房、機械這類隻要花錢就能簡單解決。
可技術人員呢,24小時作業,那一條生產線需要四班工人,一班工人30人。
那麼600個熟練水泥工啊,還是特種水泥工,他們要從哪找?
這一批產線投產後,二十四小時運轉開始,七個月後怎麼辦?
工人不能下崗,他們就得養著。
特種水泥需求量不高,普通水泥又搶不過市場上的超大型水泥廠。
當然目前這都不是大問題,因為上麵下了要求他們賠錢也得上啊。
但好麻煩額,這裡的每一個步驟都很需要耗費精力。
這件事要問寧川嗎?
他懂個毛線啊。
李雲皓撓了撓腦門,笑了。
那對啊,誰讓寧川自己撞進來了,不逮他多令人遺憾啊。
這工作繁雜得很,寧川是真的不太懂,他一點管理經驗都沒有,才半天工夫,就已經要碎了。
“從技術層麵上,能不能重組現在的團隊,讓原本的30人班組縮減到20人編製?”
最後還是李總經理向寧技術員提出需求。
寧技術員表示:呸!
呸的是李雲皓哈,技術方麵……他得先看看再說。
寧川基本了解工廠整體的情況,現在就是跟李雲皓在生產線上看生產步驟。
他畢竟是第一次來,對具體的操作流程還不熟悉。
寧川就算學材料,他學的也是金屬材料,但水泥屬於無機材料,他有點了解但不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現在的問題也不在材料上了,在於產能。
但如果寧川不了解生產步驟的話,還是沒辦法提供任何幫助。
生產線想縮減人員,一個是在管理上,另一個就是工業自動化。
水泥廠的設備可不像鋼管廠,畢竟鋼管廠的設備再大也是論台算。
水泥廠的塔式建築好幾個。
什麼預熱塔、冷卻塔,動輒四五層樓高,寧川站前麵,人都要看不見了。
大型工廠,本身廠裡的自動化程度就比較高,能挑揀的工作已經不多了,現在還要再減編。
那麼也就是必然要有機械去代替一部分工人的工作。
“我想在配料方麵,可不可以通過傳感器控製自動配比?又或者……”
總還有些彆的思路。
但寧川也有些拿不準,畢竟是質量要求很高的雙快硫鋁酸鹽水泥,其中一步錯都可能影響良品率。
最好的方法還是依靠技術熟練的工人,但現在的問題是不是沒有那麼多工人嗎。
如果可以通過一些簡易程序來協助工人一人做更多的工作就好了。
比如原料檢測是采用取樣後實驗室檢測的辦法。
但說實在的不也就那麼兩三種雜質,可不可以增加一個x射線熒光檢測步驟,在過料的同時檢測。
那麼在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更大地保證了原料的良品率。
但這個分析儀怎麼弄呢?
喜歡重生摸魚:糟糕,摸到核潛艇了請大家收藏:()重生摸魚:糟糕,摸到核潛艇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