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天都是這個事情,有來他們辦公樓談的,有去工廠考察的,還有寧川親自跑到學校跟人家校長談的。
總之各校情況不一樣,但已經簽過定向的還是比較多。
畢竟他們江城工業水平發達,各工廠都缺人,學生出來都是搶著要的,學校自然也不求人。
大部分學校表達的也清楚,就是如果從新生裡招,寧川要多少都好說,他們多招些就是了。
但要從彆人家工廠盯了兩年的班級裡搶,行,但肯定困難。
鳴洲待遇在這裡擺著,學校也儘量協商,真要是有富裕呢,就給他們鳴洲送過去。
寧川點頭表示了解,手裡備的什麼伴手禮也都給人家放下。
這年頭活人也成資源了,不對,哪個年頭的活人也都是資源,想正兒八經地做自己,挺難的。
江夏離著城區還有點距離,寧川開車過去順帶著跟尹教授說了一聲,讓他彆著急,他得有個半個來小時才能到。
之前說那結構問題,現在是徹底死了。
尹教授前兩天就跟他說過這問題了,但寧川一直忙著沒去取。
主要他也有點不想麵對,他要怎麼跟李雲皓說啊。
但那沒辦法,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總得麵對。
所以就今天了,寧川從人家學校出來就往自己學校跑。
放暑假呢,學校裡也是安靜。
王教授這個實驗室他還是第一次來,實則王教授幾次想撬尹教授牆角未果啊,最後讓人連帶著整個係都搬走了。
“看看吧,都在這兒了。”
辦公桌完全被圖紙和報告淹沒了,寧川伸手都不知道應該先拿哪一個。
好在亂中還有序,最起碼王教授他自己認得。
他把最後的實驗結果遞給寧川。
“你看啊,從結構角度上講,這個設計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不能看這東西是誰設計的他就好,好的水利設計師他未必在災害防護上有建樹。
他們就事論事嘛,這數據確實不行。
你看這凍漲融沉、高地應力都考慮了。
那麼地震帶頻繁的地震活動和根本就無法預測的冰川泥石流。
“扛不住的,風險太高了。”
待到王教授講完,辦公室裡一片寂靜,寧川沒忍住激了個嗝出來。
不行,他一緊張就這樣。
總之這終稿給寧川了,剩下的就與他們無關了。
………………
幾天後,水科院的一棟科研樓前。
一輛賓利穩穩停在院裡,李雲皓推開車門下來,手裡拎著一個沉甸甸的黑色公文包。
就說這報告也是,打這麼厚一本。
當然不止這份報告,還有刻錄了原始數據的光盤。
遞交的過程異常順利,其實大家也都打過電話說清楚了。
不成就是不成唄,本身人家不乾他們也沒什麼話說,更彆提還交了這麼厚一份報告上來。
一份《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青藏高原段)輸水隧洞結構及災害防護設計驗算報告》,一份附錄,一份數據。
三個東西遞給評估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對方拿相機拍了張照片,然後掏出一張牛皮紙當著李雲皓的麵把東西包成四方的一個包裹,上麵扣個紅戳。
就也不看看嗎?
好吧。
“資料我們會遞交給專家組。”
工作人員的聲音很公式化,感覺並沒有因為這件事的成與不成產生任何的情緒波瀾。
辛苦一個多月,最終到這裡忙活了五分鐘。
李雲皓似乎已經預見到這個工程的命運,但是他們該做的都做了,自然也就如此了。
“李總,去哪裡?”坐在車上,司機便主動問道。
“把酒店退了吧,我們去機場。”
似乎沒有在這裡停留一天的必要,他還是早點回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