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工也算是個人才,但機械專業留在水泥廠發展總不如化工專業,倒也乾了這麼多年了,也算機會來了。
自動化的學生一來就顯出他的重要性了,不過帶教寧川沒打算讓劉工負責,他是整個新生產線的負責人,不能都指望著他。
正好技術部和設備部的其他工程師不是都還閒著,正好讓他們帶學生去好了。
那麼就先這樣,他回家啃書去了。
之前張驕陽給寧川的專業書他看了一多半。
他倒著順序看的,先撿近年技術先進的,有個大概再看比較早期的基礎書,大概的發展路徑也就摸索出來了。
有個還蠻有意思的材料,說84年在南極建設科考站的時候主體結構方麵就麵臨很大挑戰。
主體鋼架用的q345nd低溫鋼來做主材,這種材料耐寒,可以在零下二十攝氏度的環境下保持足夠的韌性。
長城站選擇的地方也不是南極最冷的地方,全年最低在零下三十度左右,最高差不多能到十三度。
雖然是個合格的冰箱,但對於材料來講問題不大。
當時他們就想著用硫鋁酸鹽水泥了,畢竟這麼多年了不也還是那樣,在硫鋁酸鹽的技術上改來改去。
當年就往裡摻了些硝酸鈣做防凍劑那麼上了,行不行的確實就那條件。
後來李雲皓收下這個特種水泥廠之後,又往這個硫鋁酸鹽水泥裡沒少填材料,說是他們是唯一一家能做雙快又防凍防滲的,寧川是不信。
但這東西市場本身不大,一年就有個百萬噸左右的需求,生產麻煩,利潤也不高,人家大概是沒必要研究這個。
反而是俄羅斯那邊,靠南的這一部分還好,再往北到西部利亞聯盟區或者遠東聯盟區這邊一水的木頭房。
那東西畢竟取材簡單而且也保溫。
水泥房也有,畢竟什麼年代了,趕上需要防火耐用的地方或者高一些的建築物,還是要依靠水泥材料。
俄羅斯的濕法窯是前蘇聯產物,水平相對落後並不適合他們自己使用,更彆說本身製造工藝落後,水泥性能也不行。
李雲皓腦子靈光做了特種水泥專門賣他們那些冷地方,相對那些不常做這些材料的就成了大廠子。
如果想再繼續發展,可以考慮一下用納米碳酸鋰來代替硝酸鈣,防凍劑方麵還是考慮甲醇基複配有機胺。
不過他這想當然地跟做夢似的了,具體細節還是要跟張驕陽討論一下。
“零下四十?寧總,其實我們一味地突破凍融數據沒什麼意義。”
“或許吧,但至少看著順眼,跟什麼綠色環保比起來。”
張驕陽:……
看得出寧川積怨挺深的。
廠裡的技術確實是行業內頂尖的,領導層想再拔尖一些也無可厚非,畢竟他的工作就是如此。
搞得他是真想做這些破項目似的,他也隻是想弄點效益。
總不能說剛來幾個月先花公司兩三百萬的研究經費還沒個成果吧。
現在有聖旨在,他還怕誰,乾就完了。
他們師門的傳統不就是隻要資金到位,航空母艦都給你造出來。
所以先立項,反正是領導發的話。
“不過寧總這資金方麵……”
“先乾,我讓李雲皓從總公司再撥下來一部分,五百萬差不差得多?反正設備什麼的也都有,你要上外麵找實驗方也行,不夠再給你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