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武把自己這一通分析告訴了朱元璋。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他把藍武留在身邊,就是要把藍武記憶中的那個大明朝的一切和如今相互對比,相互印證,然後做出對如今的大明最好的那個選擇的。
如今聽到藍武的解釋,朱元璋頓時就覺得這一戰是可以打的。
不過打仗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特彆是麵對蒙古人,更要慎重。
畢竟草原上的蒙古人乃是大明如今、甚至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的最大敵人。
而且還是一個無法被短時間消滅的敵人。
這才是讓朱元璋最頭痛的事情。
按理來說,從藍玉北伐破了北元王廷的那一天開始,蒙古人的統治就算是滅了。
但北元可以被滅國,但自古以來草原上的敵人卻從來都沒有被滅絕過。
從秦漢時期的匈奴、烏桓,到魏晉時期的鮮卑、柔然,再到唐時的突厥,南北宋時期的契丹、女真,之後的蒙古人。
這些遊牧民族在中原王朝強大的時候,或者內附,或者遠遷,在中原王朝虛弱、內亂的時候,他們或興兵南下劫掠,或直接仿照中原建立國家體製,然後逐漸被中原同化。
他們能被打敗,甚至滅族,但那一片土地卻從來沒有被中原王朝征服過。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那裡太過貧瘠,隻能長草,不能種地。
即便是中原王朝把那裡打下來,然後內遷百姓前去築城開墾,時間一長,這些百姓漸漸地就又變成了新的遊牧民族。
這就是那一大片草原最難處理的地方。
而且如今大明麵對的這些遊牧民族和宋元以前的遊牧民族還有一個顯著的不同。
那就是他們經曆了一波精神上的洗禮和升級,他們和以前那些隻想要混個溫飽的遊牧民族最大的區彆就是,他們的祖先曾經創造了一個強大且輝煌的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直到如今依然還是大草原上絕大部分牧民的精神領袖。
所有有大誌向的草原遊牧部落首領,無不以成吉思汗為榜樣,時時刻刻想著統一蒙古,南下恢複昔日蒙古王朝的盛景。
大明朝原本曆史上,土木堡之變中逮住明堡宗的也先,後來明武宗朱厚照時期,差一點再次統一整個草原部族的小王子都是如此。
正因為如此,大明朝北方的邊防壓力一直都非常巨大。
朱棣永樂時期遷都,就是這個原因。
但也正是因為包括他在內,大明前麵幾代君主都把目光看向北方,導致南方的官僚士紳集團有了坐大的機會,等到明武宗朱厚照時期,他反應過來,握住軍權之後,準備把目光看向南方的時候,卻為時已晚。
南方的官僚集團已經尾大不掉,在和朱厚照的鬥法中,不但釀出了寧王之亂,甚至最後更是直接做掉了朱厚照。
“啪!”
正在思索著這些事情的朱元璋一個沒注意,竟然把手中一直把玩的一個木頭小擺件給掰斷了。
他終於從沉思中回過神來,笑著把這斷成兩截的小魚擺件放回桌子上,看向藍武道:“涼國公,咱想要聽聽,在你的記憶中,未來的王朝是如何處理北方草原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