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就站在藍武的身邊,聽著兩人的談話,心中莫名的也有些感慨。
他感受到了武思漢對於漢家文化,對於整個漢民族的認同。
雖然此刻還並沒有民族的概念,但朱元璋就是能明白武思漢內心的感受。
畢竟老朱當年開國的口號便是驅除韃虜,恢複中華!
他骨子裡本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他知道麵前這個老人來麵見他們,強烈要求大明一定要在呂宋留下一個皇孫,真的並不完全是為了利益。
其中是真的有一種家國情懷在其中的。
說實話,這一輩子朱元璋就沒有見過幾個這樣的人。
即便是當年的劉基也不是。
那些在國內生長起來的士紳群體,他們當年在元朝打過來的時候,跪下了。
這一跪就是一百年時間,他們早就已經跪習慣了。
或許他們掙紮過,但如今的他們早就已經邏輯自洽,根本就不會再有什麼家國情懷了。
所謂入中國者便為中國主,便是他們給自己找的跪下的理由。
在這樣的人眼裡,什麼家國情懷,什麼漢民族對他們來說全都是狗屁,他們看中的唯有利益,唯有銀子。
朱元璋從大明開國之初就想要扭轉大明士紳群體的這種思想,為此他不惜殺了一輪又一輪,但可惜直到如今,他依然沒能做到。
雖然現在很多朝中的文官都喜歡把自己表現的凜然大義,好像為了國家,無論什麼事情都可以慷慨赴死。
但朱元璋卻能一眼就看透這些人的本質。
他們自從一百年前朝著前元跪下去之後,就從來都沒有站起來過。
即便如今這是一個漢人自己建立起來的國家,即便老朱早就已經廢除了人種、等級製度,但他們卻還是明碼標價的給自己分好了等級。
這也是為何他很不喜歡文官群體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他對這些人太失望了。
但他卻是沒想到,華夏真正的火種竟然沒有熄滅,竟然在海外還有保留。
這一刻的朱元璋甚至有一種,想要把這老人帶回國家,給他個官兒當當的衝動。
但隻是瞬間,他就把這種念頭掐滅了。
因為他很清楚,想要讓大明士大夫群體做出改變,這不是一兩個人可以做到,甚至不是一年兩年可以做到的。
這需要至少五十年。
需要大明真正恢複秦漢時的武功和輝煌,到了那時,自然便會有新一代自信昂揚的讀書人出現。
那才是真正屬於大明的讀書人。
“國公爺,您請看……!”
而也就在朱元璋陷入沉思的同時,武思漢和藍武已經弄出來一張偌大的呂宋地圖。
此刻武思漢正在給藍武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