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很火的的一個電視劇大明王朝中,嘉靖皇帝有句名言。
他說朝廷無非也就是幾座宮殿幾座衙門,飯還是要分鍋吃的。
這句話放在現在其實同樣不過時。
就拿現在的朝廷庫房來說,戶部有稅庫,工部也有自己的庫房,而像鴻臚寺、匠作監同樣每年都能獲得一定的錢糧批額,他們自然也都有自己的小金庫。
朝廷第一次下西洋所得的收獲,隻要是明眼人都能看明白這其中有多大的利潤。
這利潤一大,自然惦記的人就多。
從下西洋的船隊一月份回來,包括戶部在內,極多的官員可都在眼巴巴的看著,等著朱棣這位監國清查過利潤之後,可以把這些銀子分他們一些。
特彆是戶部,幾乎是一天一道奏疏,讓朱棣主動一些,趕緊把這些利潤查清,然後入了戶部的主庫。
畢竟在洪武朝,老朱其實對於錢糧這些東西從來都不會分那麼細,所有的賦稅、錢糧全部都會先入戶部,然後再由戶部核算後,向各級衙門分發使用。
這在朱元璋看來,自然是沒問題的,畢竟即便這些錢糧先入了戶部,若是他要用,戶部難道還能不給不成?
但朱棣可不一樣,他自從兩年前監國開始,就發現了這樣的模式有些不太舒服。
畢竟這兩年,他雖然大仗沒打過,但小規模的邊境摩擦幾乎沒斷。
而打仗自然就要花錢。
而他幾乎每一次向戶部要錢的時候,戶部都是推三阻四的,給他找各種理由推諉。
為此他和戶部已經扯了好幾次皮了。
那些戶部的官員對他可不像是對老朱那樣好說話,畢竟文官都不想打仗,再說了你朱棣連皇帝都不是,隻是一個監國,就不能消停一些嗎?
但朱棣卻又是個愛打仗的主。
而且最主要的是武勳們都喜歡打仗,都期盼著打仗,他如今剛剛監國,怎可能不通過戰爭,讓武勳看清楚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繼承人。
把大明朝基本盤,武勳的人心穩住呢?
自此,雙方自然就產生了矛盾。
今年下西洋的船隊回來之後,朱棣立馬就起了小心思,這次下西洋賺回來的銀子,他並沒有再入戶部的庫房,而是單獨弄了一個內庫,自己給存了起來。
態度很明顯,這些錢是朕用來以後打仗的,你們誰也彆打這些錢的主意。
他是監國,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在行使皇帝權利了,自然沒人能從他手裡搶銀子。
而且第一次下西洋時,大家也沒有提前說好,此刻自然沒話說。
但第一次下西洋已經過去了,大明可是還有第二次下西洋的。
所以關於第二次下西洋賺的銀子的分配問題,這段時間一直都是朝廷爭論的焦點。
但朱棣的態度卻很強硬,六部,特彆是戶部想要摻和那是想都彆想,他為此甚至專門成立了一個內事司,專門籌備這次下西洋的事情。
當然文官想要插手下西洋,他不允許,但他在聽取了藍武的意見之後,卻也專門留了兩個口子給武勳集團。
其中一個口子就是如今朱高煦管理的皇家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