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藍武的先頭部隊便進駐了貴州宣慰司城。
也就是後世的貴陽市。
這裡原來是水西安氏、水東宋氏土司的家族駐地,有一定的人口基礎,同時又是連接湖廣、雲南、四川的驛道交彙處,同時又是控扼周邊水西、播州等大土司勢力咽喉的絕佳之地。
可以說朝廷把貴州布政使司的治所建在這裡,就等於是把一顆釘子直接插進了貴州所有土司的心臟位置。
隻要這座貴州省城不丟,那麼任憑那些土司大族再如何翻江倒海,也掀不起風浪來。
在原本的大明曆史上也的確是如此。
無論是播州楊應龍之亂,還是後來的奢安之亂,這座省城治所一直都在朝廷的手裡控製著。
這也是曆史上,朝廷能把這兩次土司之亂始終壓製在西南之地,不至於讓戰火往全國蔓延,直至最終被撲滅的關鍵性因素所在。
“藍武,說起來這還是咱們第一次見麵吧?”
距離貴州宣慰司城二十多裡的一處小山上,傅友德看著下方軍容整齊的三萬生力軍,略顯感慨的開口。
“可不是!”
藍武也笑了起來。
他轉過頭看向這位大明如今還活著的,唯二兩位老國公之一,潁國公傅友德。
說起來這位也是大明武勳之中的傳奇人物。
他並非是老朱嫡係老班底,也就是淮西勳貴集團。
他是鄱陽湖決戰前兩年從陳友諒那邊叛過來的降將。
說實話那時候敢率部歸降老朱,的確是需要魄力和膽氣的。
因為那時候任誰來看都是陳友諒實大,老朱無論是從硬實力還是地盤大小都是比不過陳友諒的。
但傅友德就這麼帶著人叛過來的。
而且之前傅友德在陳友諒手底下名不見經傳,根本就不受重用,但一入老朱麾下,立馬就開始展現名將之姿。
鄱陽湖水戰,這一次老朱的定鼎之戰,傅友德便表現出色。
之後徐達北伐中原,傅友德是老朱欽點的徐達副將。
洪武四年平定四川,他是湯和副將,其實當時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是老朱有意如此,讓傅友德給湯和積攢功勳的,平定四川真正出力的就是傅友德。
洪武十四年平定雲南,傅友德乃是主帥,藍玉和沐英也隻能做偏將軍。
洪武二十一年捕魚兒海之戰,他同樣參與,作為側翼替藍玉分擔了極大的壓力。
可以說,大明從立國到平定四方,所有大的戰事他都參與了。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以降將的身份,硬生生在洪武十七年進位潁國公。
和他有一樣待遇的,在洪武三年老朱大封功臣之後,又被封公的隻有兩人。
一個是因平定四川有功,老朱的絕對親信,湯和,一個是徹底覆滅北元政權,立下不世之功的藍玉。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來,傅友德的厲害之處。
他既非老朱的淮西勳貴班底親信,又不是老朱為朱標選定的太子黨黨魁,他能封公靠的全都是實打實的戰功。
而且傅友德從大明建國開始,就沒有拉幫結派過,在彆的公侯在京城爭權奪利的時候,他不是領兵在外,就是在外練兵。
在京城的時間很少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