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我不明白!”
“為何就一定要向外開拓呢?”
“如今放眼四海,唯有我大明才是最富饒的地方,北方是草原,草原再往北更是一望無際的不毛之地,東邊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唯一一塊還算大的陸地倭國,又是一塊實打實的貧瘠之地。”
“西南是荒原、高山,西北是大沙漠。”
“雲南以南又是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
“這些地方根本就沒有好地方,我們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即便把它打下來,對我朝來說又有什麼益處呢?”
“到時我們要控製,便要維持大量的兵備,甚至還要放權給武將,這樣發展下去,不就又變成唐朝分封節度使時的舊事了嗎?”
“到時候國家看似強盛,但卻是外強中乾,唐朝一場安史之亂,讓盛世之下的繁華和空虛一展無餘,若是我大明未來要一個那樣的盛世,我情願大明沒有盛世,以此來換老百姓能過的好一點。”
說實話這些話憋在朱高熾心裡很長一段時間了,他想要勸他老爹,可惜老爹根本就不聽他的。
如今聽藍武說起未來的戰事,甚至藍武和自己老爹都已經規劃到了幾萬裡之外的金帳汗國,他再也忍不住了,便不吐不快,直接把自己心中的想法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殿下,這些話是那些文官灌輸給你的嗎?”
藍武問道。
“國公!”
“這是我的真實想法,是我這些年跟隨皇爺爺處理政務,這麼多年看多了各地的民情,自己得出來的治國理念,和旁人無關。”
“國公,你不處理具體政務,覺得我大明如今盛世初顯,一派四方來朝的局麵,但北方每年依然有很多百姓食不果腹,每年冬天依然還有凍餓而死的災民。”
“去年河南一場大水,淹了三個縣,我開了六個常平倉,從山東、湖廣調了一波又一波的糧食,但依然不夠,最後依然有上萬的百姓被餓死,這還不說那些被大水衝走的。”
“災後的大疫,又死了兩萬多人。”
“國公,若是把打仗的力量多用於民生建設,這些百姓或許就不用死了,你說是不是?”
看朱高熾那滿是真摯的目光,藍武是真的有些被他說動了一些。
這位未來的仁宗皇帝,的確當得起自己的稱號,他若是生在東西漢時期,一定能夠當一個好皇帝,甚至不亞於漢文帝。
但可惜現在不是一千多年前的漢朝,這裡是大明。
時代在進步,很多以前看起來很有道理的道理,其實已經不適用了。
“殿下,你覺得如今我大明有多少人口?”
藍武突然問道。
“這……!”
朱高熾聞言猶豫了一下。
但他的記性很好,很快就給出了答案。
“皇爺爺在洪武六年的時候,進行過第一次人口普查,當時全國上下一共有六百二十一萬戶左右。”
“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完成黃冊和魚鱗冊的修訂時,人口已經增長到一千零六十二萬戶,若是按照每戶人家五到六口來算的話,差不多便有五千萬到六千萬之間。”
藍武點了點頭,看著朱高熾繼續道:“那唐朝最鼎盛的天寶年間有多少人口,殿下可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