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想要改變秦朝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這難道不該阻止嗎?
看曹光業一時間呆在了那裡,姚尚青臉上不由就露出了笑容道:“曹郎中,我勸你想要為某件事情發聲的時候,最好是先了解清楚這件事的始末,否則是很容易被人當搶使的。”
姚尚青說到這裡,突然語氣一轉,問起了和這報紙之事毫不相乾的一個問題。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曹郎中是山西人,乃是洪武二十六年考上的進士,我說的可對?”
“沒錯!”
“這有什麼問題嗎?”
曹光業疑惑問道。
“曹郎中這幾年回過老家嗎?”
“可知道如今老家中是學文的多還是學理的多?”
姚尚青又問道。
“這……!”
“倒是和父親通過幾次書信,父親說,如今理科蒙學已經在縣裡開了好幾個,家裡很多晚輩都選擇了理科的道路。”
曹光業道。
“嗬嗬!”
“老夫也是北方人,家裡同樣也是這個情況。”
“雖然如今南北分了榜,但在科舉之上,我北方錄取的考生數量依然隻有江南的三分之一,反倒是科學院理科招收的博士,我北方招收的人數還要多一些。”
“再加上那所謂的朱熹的四書五經,本來就是南宋文人自嗨出來的東西,我們北方之前根本就是不學,也根本就不屑一顧的。”
“之前是因為大家想要做官,而朝廷隻認朱熹批注的四書五經,我們不得不捏著鼻子去學,如今有了另外一個選擇,大家自然就不想要去學那些經學,轉而去學更看得見摸得著的理學了。”
曹光業聞言不由就點了點頭。
“大宗伯說的很有道理,但這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事情有什麼關係啊?”
“嗬嗬!”
“那你可知這幾年科學院的博士學成之後,最終走入仕途,做的最多的事情是什麼?”姚尚青笑著點了點手中的報紙問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等曹光業回答,他便繼續道:“便是你口中這些修路、疏通大運河,營造宮殿、治理地方,甚至是建造各種水利工程的活兒。”
“正是因為朝廷願意折騰,願意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搞各種各樣的工程,才有科學院那些博士的未來,若是真按照江南士紳那一套,與民休養生息,什麼也不搞的政策,科學院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反過來說,當初朝廷成立科學院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在考慮未來要走當年秦朝的治政之策,而不是儒家那一套了。”
“而且政策的轉變其實已經有好幾年了,朝廷這幾年可不隻是建了一條公路,還有各種各樣的作坊,單單煉鐵作坊從去年到今年一年時間,就增加了一百二十座,還在不停地建造大海船,建造船塢,但你看到國家有民不聊生的現象嗎?”
“這……!”
曹光業茫然的搖了搖頭。
他心裡在這一瞬間,隻感覺大受震撼。
“大宗伯,秦朝的治政之策到底是什麼?”他看著姚尚青,不由問道。
“嗬嗬!”
“這哪是一時半會兒能說得清的啊!”
“你想了解,便自己去找書讀去!”
“好了,我還有事兒,拿著你的報紙自個回去研究去吧!”
姚尚青一甩袖子,端起了茶杯抿了一口,意思很明顯,這是端茶送客了。
喜歡大明:曆經六朝,終成大將軍王!請大家收藏:()大明:曆經六朝,終成大將軍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