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
“若是按照原本大明曆史來看的話,內閣製度是曆史發展的必然,但的確不能隻給一個六七品的小官兒。”
“因為這樣以來,作為內閣閣臣,實際上依然掌握著天下奏疏的建議權,這個大明最大的權柄。”
“但名義上卻又隻是一個沒有任何權柄的六品小官兒。”
“這種彆扭的現象其實是削弱了整個中樞的權柄的,所帶來的影響就是,曆代內閣首輔想要行使文官之首的權利,必定要和地方上的官員合作,才能有穩定的權利。”
“他們其實並非是皇帝任命的大明首輔,反而是下麵官員集體舉薦的首輔。”
“他們所代表的權利也是地方上的權利,而並非是整個大明的權利。”
“大明中樞的權柄,最終就變成了自下而上的形式。”
“這種現象在萬曆和崇禎朝最為明顯。”
“萬曆朝,萬曆皇帝因為鬥不過文官,直接擺爛,根本不任命中樞官員,這導致大明朝廷中樞官員直接缺額了一大半。”
“最逆天的時候,大明六部尚書就隻有兩個在崗,內閣更是名存實亡,隻剩下了一個人。”
“但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大明依然還在平穩的運行著。”
“萬曆皇帝派遣太監去江南收稅,結果派出去的太監直接被打死,連屍體都沒人敢幫著收,被仍在大街上直接暴屍三天。
整個江南文臣集團根本就已經不給這位萬曆皇帝留半分顏麵了。”
“而到了崇禎皇帝繼位,這位皇帝連續殺了十幾個內閣首輔,但每殺一個,後麵舉薦上來的依然還是江南的東林黨,人家根本就不怕你殺。”
“真正掌權的那些大士紳、大家族永遠穩坐釣魚台,根本就不鳥你。”
“這歸根到底,其實就出在內閣這個位置,設立之初就是名不正言不順的。”
“曆任內閣首輔,真正和朝廷一條心的,幾乎沒有,要麼是地方黨派的代表,要麼就是大貪上位。”
“當然也不是說完全沒有,若是真要選的話,張居正應該可以算一個。”
“但即便是當時這位號稱大明最強內閣首輔,攝政王張居正,他能夠掌權,依靠的也不是自身的實力,朝廷內部,他依靠的是當年大名鼎鼎的鐵三角,張太後、司禮監掌印馮保,以及他這個內閣首輔,和他背後真正意義上最後一股改革派的力量。”
“外部他依靠的是戚繼光這個掌握十萬兵馬,坐鎮宣府的總兵。”
“在原本曆史上,張居正死,其實也就代表著大明最後一股心向大明,真正為大明這個國家著想的一群人,徹底沒有了。”
“再往後站在朝堂上的那些人幾乎全部都是雞鳴狗盜之徒……。”
聽著藍武說著在原本曆史上大明發生的這些事情,朱棣不由就沉思了起來。
等藍武說完,他突然開口道:“但若是朕設立內閣,在文官中挑選出內閣大學士,又給他們從一品的高官,那不等於恢複了宰相製度了嗎?”
藍武聞言不由就咧嘴笑了起來道:“父皇,其實我說實話,這些活本來就是要人來乾的。”
“要不然便隻能像太祖那般,皇帝、丞相的活,全部都直接自己來乾就是了,隻要能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去,也可以。”
“你小子,這是拐著彎的罵我懶呢!”
朱棣忍不住笑罵了一聲。
“我這是實話實話啊!”
藍武卻是並沒有因為朱棣的笑罵而有任何膽怯,而是接著道:“就像兒臣,其實也有些懶,這些政務若是讓兒臣處理,兒臣彆說半年了,恐怕連三天都堅持不了。”
“咱大明朝,終究也就隻出了一個太祖皇帝!”
“父皇,你說是不是!”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