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娘娘多慮了!”
“原先大明朝的曆史之所以會發成那樣的事情,是多方麵因素造成的。”
“如今大明的曆史和當年已經完全不同,很多事情其實已經不可能發生了。”
其實藍武這段時間也一直在思考,朱棣和這位皇後娘娘為何一直在想方設法的把朱高煦、朱高燧兩兄弟往自己身邊推。
他本來還以為,這是朱棣有立朱高煦的心思,想要讓朱高煦先一步和他打好關係的,但現在他明白了,恐怕在朱棣和徐儀華的心中,朱高熾這太子之位是穩如泰山的。
但他們卻也擔心朱高煦和朱高燧會和曆史上一樣,在他們死後,要去造反,再發生兄弟相殘,叔侄相殺的戲碼。
所以才會讓兩人一直和藍武親近。
也算是給未來提供一份保障。
也正是因為明白了兩人的想法,藍武才會說出上麵那一段話。
畢竟在原來的曆史上,朱高煦之所以一定要造反,恐怕還是因為心有執念。
當年朱棣造反的時候,可是當著他的麵說什麼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的話得。
而且明裡暗裡,也透露出想要立他做太子的意思。
但最後朱棣卻是最終選擇了朱高熾。
這讓朱高煦很不甘心,而且老爹就是造反起家,也讓他生出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但可惜他不是他爹,而朱高熾朱瞻基父子也不是朱允炆。
其實即便造反,朱瞻基剛開始也沒想殺他這位叔叔,是朱高煦一直挑釁,一心求死。
最後朱瞻基忍無可忍,再加上最後幾年朱瞻基自己身體不好,很害怕活不過自己這位龍精虎猛的叔叔,這才不得不痛下殺手的。
可以說曆史上朱高煦的死,是多方麵原因造成的,而最大的關鍵就是靖難。
但現在靖難可是並沒有發生。
朱棣顯然也是接受了原本的教訓,並沒有給這個兒子什麼承諾,所以朱高煦雖然依然不甘心自己比不過那一直看不上眼的大哥,但卻也並沒有什麼執念的。
這半年在江南玩的樂不思蜀,也證明了這一點。
“希望吧!”
徐儀華聞言臉上露出淡淡的笑意。
她其實清楚,身在皇家,像這種血脈相殘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她隻是不想要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兒子身上就足夠了。
如今的大明其實還要好一點,畢竟太祖爺開了一個好頭,在藍武這位涼國公的幫助下,並沒有如曆史一般立朱允炆,而是最終選擇了自己夫君。
這也就給後世立下了典範,讓大明後代之君,發生這種兄弟相殘的概率大大減少了。
若是真像唐朝那樣,二代國君是通過造反上位的,那才真是恐怖。
大唐自李世民開始,每一代國君上位,幾乎都有過叛亂,宣武門彷佛成了一個詛咒,最終造成了大唐曆代國君和太子之間父子相疑,甚至相殺的局麵。
甚至大唐的安史之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李隆基相對於太子,甚至更相信胡人造成的。
這一頓家宴吃了很長時間。
直到傍晚時分,藍武才算是返回了涼國公府。
整個下午,他幾乎都在聽宮裡的女官講解之後大婚的流程,告訴他到時候該怎麼做。
說實話,他隻是聽一聽都感覺頭大,他是真的不敢相信等到了那天自己能不能堅持的下來。
而和他有一樣遭遇的自然還有朱芷容。
隻能說到時候兩人這兩個正主恐怕就是提線木偶,為的就是把大明永樂朝的氣象顯露出來就可以了。
“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