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武想著這些事情。
突然覺得自己任重而道遠。
如今越來越多的武勳開始把賭注押在了他的身上,期待著未來的永樂朝,甚至永樂朝之後,藍武可以成為武勳中的領頭羊,帶領他們繼續和文官對抗。
對此,藍武其實是有些壓力在身的。
不知不覺間,他竟然已經成長到了以自身實力和想法,改變朝堂格局,左右大明局勢的存在了。
而且已經有極多的人把自己的命運捆綁到了他的身上。
此刻站在眾多武勳之中,藍武不由的就有了一種恍惚感。
傅友德的喪禮辦的相當簡單,幾天的時間就草草結束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傅忠還要扶靈回鄉,傅友德的家鄉在宿州相城,從這裡趕回去,上千裡的路途,這是一段相當漫長的旅程。
“走,難得這兩天天晴,隨我去尋一尋邊關。”
因為傅友德的身死,藍武不由的就有一些煩躁。
等蜂窩煤的事情徹底邁入正軌,藍武眼看著天色漸漸晴朗,便起了巡邊的念頭。
他拉著藍九,調集了一批精銳,和自己看好的新生代武將,便浩浩蕩蕩的離開了北平城。
說實話,朱棣派遣他來北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防備蒙古人南下劫掠。
雖然這些年從老朱到朱棣,把蒙古人打的抱頭鼠竄,但南下劫掠對蒙古人來說乃是生存問題。
特彆是今年北方草原上氣候嚴寒,若是不南下劫掠,他們大部分人都要凍死餓死.
相比較在大草原上被凍死,還不如拚一把,南下搶劫一番,若是運氣好,不但能搶到金銀、女子、糧食,還不用被凍死。
這對他們來說可謂是真正的一本萬利的買賣。
這也是為何北方天氣一經嚴寒,朝廷立馬就知道今年蒙古人絕對會南下的原因。
也是為何大明在曆史上一直處於守勢的原因。
實在是草原那種沒辦法種糧食不毛之地,在大明很多人看來是沒有用的,與其花費大代價,不斷派遣幾十萬人去清掃蒙古人,耗費人力物力,還不認修建長城,把他們徹底擋在關外,讓他們自生自滅。
當然文官們堅持這個態度,也有不想要武勳再次抬頭的原因在。
隻能說曆史上的大明,發展成那個樣子,算是各方原因共同促成的。
如今的大明雖然已經和原本的曆史有了極大的不同,但抱有這樣想法的人依然存在,藍武如今不選擇坐鎮北平,反而是帶著人去尋邊。
他這樣的行為,不用想定然是會遭遇朝中很多文官的彈劾的。
畢竟所謂的尋邊,說的明白點,就是去尋那些遊曳在大明邊境的蒙古探子殺。
這樣的行為在很多文官看來就是挑釁蒙古人的行為。
畢竟人家還沒有主動攻打大明,藍武作為國公卻要主動挑釁邊關,這不是主動挑起大戰是什麼啊!
但藍武對這些卻是完全不在乎。
他現在隻想要爽殺一波。
“國公!”
“發現了二十多人的小股騎兵。”
很快巡邊的哨兵就發現了蒙古人的蹤跡。
“上,殺光他們!”
藍武唰的一聲抽出腰刀,帶著人馬便追殺了上去。
半個時辰後,眾人每個人馬上都帶著兩三個人頭滿臉笑容的回去了他們暫時駐紮的岐山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