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本的曆史上。
大明是和之前所有的朝代都不一樣的特殊時代。
從古到今,從來沒有一個王朝,皇帝和替他管理王朝的官員之間的矛盾會有那麼大。
大明的皇帝從朱元璋開始,有一個規律,隻要是想要有所作為的皇帝,都是名聲不怎麼好的皇帝,是殺文官殺的比較凶的皇帝。
而隻要是那些庸庸碌碌,沒有什麼大誌向的皇帝,反而名聲就會好很多。
而這裡麵最底層的原因就是因為華夏發展到明朝,資本抬頭已經非常明顯,而大明從秦皇漢武以來,兩千年時間,研究的都是如何集權。
集權的王朝,碰上需要自由化的資本勢力,也就是江南文官士紳勢力,自然就水火不容,彼此看不順眼了。
西方之所以能夠在近現代崛起,超越華夏,在藍武看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曆史根本就不夠長,王朝不夠集權。
正因為不夠集權,才給了資本坐大的空間,最後甚至滅掉了各自的皇室,成立了所謂的民主政府。
這所謂的民主政府,說白了,就是各大資本家,或者說大地主控製的政府而已。
而近現代的世界,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整個世界都在從小農經濟向著市場經濟轉換。
換句話來說,就是那種自給自足的王朝模式,已經無法和那種以商業為根基的市場經濟模式相提並論了。
這也是資本主義在西方能夠得以發展的根本原因。
但在藍武看來,這樣的資本政府,並不比集權的王朝先進多少,華夏之所以在近現代的發展中無法比得過西方。
並不是因為集權王朝的原因,而是大明後期,取代他的並不是一個漢人王朝,而是滿清,而滿清本質上來說,乃是半封建半奴隸製社會。
他們為了以少數人口奴役華夏,便反過來以華夏的集權政府來壓製華夏底層的發展。
這種壓製包括了百姓的認知,以及資本主義的發展。
這才是近現代華夏落後於世界的根本原因。
若是最終取代大明的不是滿清,而是一個漢人王朝,藍武覺得,華夏絕對不會變成曆史上那樣積貧積弱的模樣,最起碼也應該是列強之一。
實際上,大明在弘治朝開始就已經有人在想要把大明改造成類似於資本主義的社會製度了。
這種思潮在朝堂上表現出來的就是內閣的權利不斷被放大,甚至一度壓製皇帝,那種垂拱而治的皇帝才會被文臣歌頌,而那些想要獲得一定權柄的皇帝,則不是落水而死,就是各種意外頻發。
在地方上表現出來的形式就是王陽明的心學被無限推崇和異化。
所謂心學就是心之所想,一切皆為理。
用大白話翻譯過來就是,你心裡所想的,便是理。
再翻譯過來就是,彆跟我談什麼禮法、規矩,老子天下第一。
再翻譯過來就是自由萬歲。
發展到最巔峰的時候,整個江南各種奇裝異服,各種新奇穿搭,甚至男人穿女人衣服,女人不穿衣服的各種聚會層出不窮,亂象不斷。
這既是大明的文人階層對壓製了他們兩千年的儒家文化的強烈反抗,同樣也是對新的政治製度的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