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正如藍武所料的一樣,在朱高煦突然前往北平之事傳回來,被文臣們知道之後,立馬彈劾他和藍武的奏疏就直接變的漫天亂飛了。
在永樂七年大年初一的大朝會上,甚至有文臣當庭上奏,表示要撤換掉藍武這個北平大元帥的職務,讓魏國公徐輝祖擔任此職。
畢竟藍武如今可以算是手握重兵,他這幾年還一直在大興土木,還掌握著巨量的錢財。
若是他真的要反,可以說兵多將廣,錢糧充足,再加上朱高煦這個皇子做旗幟是真的有了一絲勢不可擋的意味的。
朱棣歪著腦袋坐在自己的寶座上,聽著這些人的危言聳聽,不知道為何,他突然就有些想笑。
他是真的有些想不明白,這些人到底是如何把一件本來根本就不會發生的事情,說的如此煞有介事的。
他不由的就在想。
大明朝那些後世的皇帝們,一輩子都被圈禁在紫禁城裡,是不是就是這麼被文官們當成大傻子忽悠,給直接忽悠瘸了的。
“陛下,此事不得不防啊!”
有老臣痛心疾首的開口。
“太子,你怎麼看?”
朱棣心裡想著這些事情,目光不由就落在了文臣最前麵的朱高熾身上。
說實話這件事說來說去,文臣們還是在替朱高熾打抱不平的。
畢竟藍武是自己的女婿,他即便真有反心,也不可能這個時候反,文臣們擔心的也是在自己死後,藍武會聯合朱高煦造反。
而這可是會直接影響到朱高熾的地位的。
而且最關鍵的是朱高熾可是看過大明原來的曆史的,如今這樣的局麵,貌似和原本曆史上老爹麵臨的局麵很相似。
都是朝中太子偏向於文臣,而邊關還有一個手握軍權的皇子。
唯一不同的就是,邊關還有一個手握軍權,而且在武勳之間極其有威望的國公。
朱棣現在也非常好奇,在這樣的局麵下,朱高熾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回稟父皇!”
“兒臣覺得,涼國公在北平做的很好!”
“不應該因為這些捕風捉影的事情,就讓他回京。”
“這些事情都是二弟自作主張的行為,兒臣覺得即便該回京,也是該讓二弟回來,接受申斥!”
聽到他的話,下麵極多的文臣臉色不由就是一變。
有極個彆的人文臣眼底不由的就露出一絲陰霾來。
朱高熾是很多文臣心目中極其理想的君主人選。
他寬厚,待人接物都溫文爾雅,最關鍵的是心地善良,很多文臣在朝中犯了錯誤,都是太子請求,才得以存活的。
可以說朱高熾在很多文臣的心目中那就是漢朝時漢文帝的形象。
洪武朝時候,很多文臣說朱標乃是明君典範,溫文爾雅。
但畢竟朱標做太子的時候,距離現在已經有差不多二十年了。
這麼長的時間,朝中老一輩的官員早就已經故去的故去,被殺的被殺,榮歸故裡的榮歸故裡了。
朱標在文官之中的形象早就變得越來越模糊,反倒是朱高熾這個太子的形象被越來越多的人追捧,認可。
但這位太子哪裡都好,但就是對武勳同樣也是寬厚有加。
特彆是那個涼國公,簡直寬厚的過分。
這可不是這些文官喜歡的了。
作為文官,特彆是洪武、永樂朝的文官,其實天生就是和武官不對付的。
原因也很簡單,如今朝中的大權都在這些武勳的手裡攥著,甚至就連地方上,也是都指揮使比布政使司說話更有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