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燎原之勢_現代軍醫穿越東漢救世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7章 燎原之勢(1 / 2)

五丈原的秋風掠過新修的祠堂,簷角銅鈴發出清越的聲響。薑維踩著晨露來到諸葛亮墓前時,發現青石供桌上已經擺滿了新鮮的瓜果。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束金黃的稻穗,穗粒飽滿,用紅繩仔細捆紮著,旁邊還放著個粗陶酒壺。

"這是..."

"回大將軍,"守墓的老兵躬身道,"是山下的張老漢天沒亮就送來的。說今年新收的稻子,一定要讓丞相先嘗嘗。"

薑維蹲下身,指尖輕觸稻穗。穀粒堅硬的質感讓他想起建興十二年,最後一次隨丞相北伐時,在鹵城見到的那種改良稻種。當時諸葛亮撫著稻穗對他說:"伯約,若是天下太平,讓蜀地百姓都種上這樣的好稻子..."

"丞相,您看到了嗎?"薑維將懷中帶來的線裝書輕輕放在墓前,"這是剛刊印的《武侯集注》,蔣公親自作的序。"

書頁在風中微微翻動,露出扉頁上蔣毅遒勁的字跡:"諸葛孔明之才,可比伊呂;其誌,可昭日月..."

忽然,一陣清脆的鈴鐺聲由遠及近。薑維回頭,看見十幾個總角孩童排著整齊的隊伍走來,每人腰間都掛著個小布袋,在晨光中一晃一晃地發亮。領頭的女童約莫七八歲,紮著兩個羊角辮,手裡小心翼翼地捧著個竹筒。

"先生!"薑維接過竹筒,掀開蓋子,一股熟悉的甜香撲麵而來。"這是..."

"我阿娘做的醪糟!"女童驕傲地挺起胸膛,"用的是丞相教的方法,加了茱萸和蜂蜜!"

薑維的手微微發抖。他記得丞相晚年最愛的就是這一口甜酒,說是能提神醒腦。正要開口,忽然注意到隊伍末尾跟著個佝僂的身影。那老人拄著曲轅犁,犁頭上係著的紅綢已經褪色,卻洗得乾乾淨淨。

"老丈是..."

老人顫巍巍地跪下,從懷中掏出個布包。層層打開後,露出一穗保存完好的乾稻穗。"建興十二年秋,丞相北伐前,親手給小老兒的..."老人粗糙的手指撫過乾枯的稻稈,"說等天下太平了,要讓蜀地都種上這樣的好稻子..."

薑維突然覺得眼眶發熱。他扶起老人,發現對方腰間還彆著本破舊的《蜀中農事紀要》——那是諸葛亮在漢中屯田時編寫的農書。

"現在村裡都用上水車了,"老人指著遠處新建的灌溉渠,渾濁的眼中閃著光,"娃娃們都在學堂念書,學丞相教過的節氣歌..."

長江的晨霧還未散儘,甘寧已經站在樓船甲板上眺望。江州新城的水泥碼頭在朝陽下泛著青灰色的光澤,數十艘貨船正在有序靠岸。最引人注目的是三艘插著青龍旗的樓船,甲板上擠滿了身著葛衣的年輕人。

"將軍!第三批匠學弟子到了!"副將興奮地指著船隊,"這次有三十多人是從交州選來的冶鐵好手!"

甘寧捋著胡須,目光掃過那些朝氣蓬勃的麵孔。他注意到有個清瘦少年正趴在船舷邊,目不轉睛地盯著岸上正在運轉的水力紡車。

"小子,看什麼呢?"甘寧故意板著臉問。

少年嚇了一跳,隨即眼睛發亮:"將軍!那紡車是不是改進了武侯的木人機關?齒輪組看著比《武侯遺械圖》上畫的更精巧!"

甘寧大笑,解下腰間酒囊扔過去:"好眼力!那是荊州來的黃匠師和蜀地老師傅一起改良的。"他指向遠處冒著青煙的工坊,"蔣公有令:凡能完善武侯遺製的,重賞!"

少年接過酒囊,突然鄭重其事地跪下:"學生不要賞金!隻求能去五丈原,看看丞相當年屯田的遺址!"

江風突然變得溫柔。甘寧想起二十年前,那個在長江上與自己縱論天下的臥龍先生。他轉身對副將道:"準備快馬,送這小子去漢中。順便..."他頓了頓,從懷中掏出個油紙包,"把我珍藏的建安茶給丞相帶去。"

副將疑惑道:"將軍,丞相已經..."

"我知道。"甘寧望向五丈原的方向,聲音突然輕了下來,"但他一定看得見。"

武侯祠的柏樹在秋陽下投下斑駁的影子。龐統坐在回廊下,麵前擺著數百份特殊的考卷。每份答卷正麵是工整的《出師表》默寫,背麵則是各式各樣的水利圖和器械圖。

"這份有意思,"龐統舉起一張圖紙,上麵畫著改良過的水磨,"將水力與碾米結合,倒是解決了山區運輸難題。"

身旁的徐庶湊過來看:"這學子還標注了"參考武侯木牛流馬傳動原理"..."他突然壓低聲音,"士元,這樣真的合適嗎?科舉取士考這些..."


最新小说: 與趙蒙生當戰友為祁同偉搏名義 僭越之塵 紙人咒術 穿越後我成為救世主 影後她和小奶狗隱婚了 我有三畝靈田 重生反派後娘我靠苟著養崽 帶著福寶隨軍,家屬院團寵大小姐 誰說李尋歡不能用手槍 大道之上